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年第5期 ID: 136220

  

专制奴役的整体性隐喻

◇ 文 勇 孙绍振

  [孙绍振评点]
  《促织》的难度不仅仅在文字上,而且在文章的生活内容和当代青少年生活经验的距离上。文勇不但意识到了这个难点,而且找到了方法,那就是缩短文章与学生心理和有限的经验之间的距离。开头,他表面上和一般的老师一样过多地使用了朗读。但是实质上,朗读在他驾驭之中。他的,最拨,他的谈笑风生,他生活化的口语,把遥远的过去,不但变得很有当代感,而且具有现场感。课堂氛围相当活跃。但是,这种活跃并不浮泛。相反,时时有警策的智慧闪光。原因在于文勇从头到尾都紧扣文本的关键词:如。开头的“戏”和后面的“偶”,又如,从文字学上分析的“媚”和“闷”,都相当感性而且深入。当然,文勇并没有停留在局部的字眼上。在揭示出情节成为专制奴役制度的象征的同时,难能可贵的是。对人物也没有简单化。特别是母亲把儿子逼上死路这一关键上。文勇的分析表现出驾轻就熟,深入浅出的自由。文勇之所以能如此,并不完全因为他的口语的流畅,而是得力于他的学养。这种学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聊斋志异》在国内外的影响了如指掌,二是对中外文学理论的广泛涉猎。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深厚的基础。他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师:上课!
  师:《促织》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了两节课了,已经扫除了文字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今天我们的任务是鉴赏这篇独特、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天才的诗人应该能感受到天堂的幸福和地狱的痛苦。”而蒲松龄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天才敏感的伟大作家,他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中国古代专制奴役背景下人生的痛苦。以及这种痛苦的普遍性。蒲松龄这个人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19岁的时候考秀才,县里、府里、道里,三次考试三个第一名。可是自从考上秀才以后啊,再也没能往上考了,就如同我们现在考了高中以后,再也考不上大学了,也考不上研究生,更考不上博士了。一直到72岁这一年。按照惯例给他弄了一个贡生,这是别人同情他,说:“你考了七十多岁还没有考上,算了算了,破格给你一个算了。”所以他一生都生活在集团政治的边缘,生活在社会主流的边缘。
  我有一段时间对蒲松龄的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的诗写得非常好,我在他的诗里选了两句,来分别概括他的人生境况:“月桂凄冷霜天高”,“烟波万里一身遥”。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他整个人生的记录。
  至于《聊斋志异》,这是一部值得我们骄傲的伟大小说。最近啊,我发现了一些资料,说国外风靡《聊斋志异》的研究,有很多学者在吃《聊斋志异》这碗饭,有关专家统计,仅韩国就有四十多名学者在专门研究《聊斋志异》。美国洛杉矶大学波摩纳学院有个叫白亚仁的博士,他五次到作者蒲松龄的故乡实地考察,他说:“无论从内容还是创作手法上,《聊斋志异》都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我经常给我9岁的女儿讲‘聊斋’故事。”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聊斋志异》的专家,一个叫朱迪的博士,他说:“我觉得《聊斋志异》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说之一。”
  有人把《聊斋志异》当作是中国的《天方夜谭》,有人说蒲松龄是世界三大小说之王,还有“两大”是哪“两大”?就是契诃夫和莫泊桑。
  《聊斋志异》的研究也有一些超出文学范围的地方,有人认为《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科学著作,说它是“我国第一部探索千古之谜的研究‘飞碟’现象的科学报告”。
  生:(笑)
  师:《聊斋志异》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关于UFO研究工作的宝贵资料。蒲松龄乃是中国第一任“飞碟”研究会的会长。1984年,大连海洋学院出版了一本《华夏碟影》的书如是说,1988年,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台湾飞碟专家写的《星空蝶影》也这样说。《聊斋志异》里面有很多奇怪的事情,这个大家都知道。比如里面写的水怪啊,半夜里出来个眼睛的光啊。书上形容的是“目光如炬”,照得天空如同白昼,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不是外星人啊?我觉得有些道理,证据确凿,科学研究啊!
  生:(笑)
  师:这是开玩笑的。今天我们撇开这些都不谈,要谈的是《促织》以及其中隐喻的中国专制奴役文化思想内涵,题目叫做“专制奴役的整体性隐喻——《促织》的一种解读”,今天要讲的内容我已经写成了文章登在《中学语文》杂志2007年第5期。
  下面先请大家翻开课本。先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读!
  生: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师:很好,但是有一个字读错了,“探石发穴”的“穴”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了。这个故事啊,惊心动魄、曲折婉转,扣人心弦,但是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说起因是什么呢?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找,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的背景。
  生(李磊):应该是第一段第一句话:“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师:我说的只要一个字呀,要那么多字干什么呀?
  生(李磊):戏。
  师:OK!请坐。就是这个“戏”,“游戏”的“戏”(板书“戏”字)。谁在玩游戏呀?
  生:(讨论)
  师:天子在玩游戏。最后一段的评论里面,作者对天手玩游戏,做了本质性的概括,大家也来找一个字概括天子玩游戏的特点或者说是本质,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杨浩):偶。
  师:对。偶!天子玩游戏有很大的偶然性,今天他产生了玩蛐蛐的兴趣,明天说不定他要玩老鼠,后天说不定要玩蟑螂了。要是突然有一天他要玩臭虫,那可就惨了。对不对?“你们给我抓臭虫来,我要玩啊。”因此,天子玩游戏具有很强的偶然性,这就是故事的背景。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背景呢?这个很重要,玩促织对于天子来说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于下面的官员来说,却远非如此了,可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了,。是“生命所及也”。你们看看,天子玩游戏不要紧啊,下面发生了什么?
  至少有两类人要活动起来,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主动活动的是什么啊?
  生(陈龙):是官员。
  师:是官员!那么官员是怎么活动的啊?
  生:他让百姓上交促织。
  师:他利用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搜刮,对不对啊?非常准确,请坐!
  官员的活动带有主动性,大家把形容官员特征的这个字找出来。他们主动为天子的这个事情操心。书上是怎么形容的?
  我们一定要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就是研究人的生存状态。二十世纪著名的分析哲学家、语言学家维特根斯坦,奥地利人,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命状态,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存方式,我们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不懂英语,所以我对英语的世界就不了解。还有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伊各尔顿也说:“意义是被语言创作出来的。”可见。我们研究语言是多么重要。
  今天我们研究语言及其隐喻意义,美国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欧内斯特,范罗莎,他在1908年写了一本书《汉字作为诗歌媒介的特征》,他讲:“中国的汉字,蕴含着丰富的作为语言机智的隐喻性,它是世界上最

专制奴役的整体性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