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期 ID: 405617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 叶燕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1.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意紧紧突出自主性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如同在骑车、在游泳一样,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对待学生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点到为止,即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
  
  2.教师要加大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力度
  
  “语文课程应当根植于现实”,“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所以,如果教师不花些时间来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我想很难上好一堂综合性学习课,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当结合本土文化开发本土课程资源,不要唯教材是从。尤其是教材中的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脱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更应发动学生选择本土文化中的类似主题,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这样可以使综合性学习更具有亲和力。例如,在开展《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的时候,由于我们农村没有人群集中社区,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我们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家乡变化中的人们思想道德和观念的变化、对家乡的建设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等,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领域里展开适当的综合性学习并且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任何课堂里,我们都应当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对于综合性学习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来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来,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动脚,扎扎实实的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切实让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落实。
  
  4.改革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制
  
  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从这些评价的着眼点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具有非常容易检测的特点,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这些层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难检测,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而我们农村学校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会抛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习,进而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来铤而走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要定期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中检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要改革试题的内容和样式,在综合性学习的考题中要想办法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给与适当的鼓励。
  总而言之,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都应当营造出综合性学习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综合性学习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作用。
  
  5.发挥教师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需要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对话与交流。这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特别要注意,教师教学用书通常也都有具体的安排,但不必完全搬用,用自己创意的设想更好。不要强求划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来考虑,不能增加学生过重负担。
  另外,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要努力给予引导,多一些关怀,更需要激发、激励,不要仅仅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
  
  叶燕舞,教师,现居湖北利川。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