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0期 ID: 360650

[ 王德玉 文选 ]   

谈《“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语言上的瑕疵

◇ 王德玉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21课)这篇新闻,以速写的形式对杨利伟奉命出征受到的欢迎场面进行了报道。文章内容新颖,角度独特,文笔朴素自然,饱含着丰富的感情。但笔者在品读时,发现语言表述存在着一些瑕疵,现阐述如下:
  
  一、重复,不简洁
  
  1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
  “紧随”指紧紧跟随,非常接近,自然在身后。在这个词的后面用“身后”,就显得重复多余,不简洁。应删除。
  
  二、用词不恰当
  
  (1)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等待”指不采取行动,被动地等候情况的出现,这是不符合中华民族对未来的憧憬及进取精神的,再说它与“渴望”又不关联。可换用“企盼”或“追求”。
  (2)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几多”表示不定的数量,用在这里不当,因为此刻总指挥李继耐的话语是十分刚劲有力的, 对杨利伟是充满信任的,对“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是充满期待的,因此用“无比”比较恰当。
  (3)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身边的专车走去。
  杨利伟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向祖国行注目礼,用目光表达圆满完成任务凯旋的誓言,但在“注视”的后面用“一眼”,显得不够庄重,给人以看得“轻描淡写”之感,与“深情地注视”不协调。应删去。
  
  三、搭配不得当
  
  (1)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承担。
  “承担”通常与“责任”、“义务”搭配,略带贬义意味。“任务”一般同“完成”、“执行”搭配。“承担”宜换成“执行”,既显得“庄重”且又与标题中的“出征”相扣合。
  (2)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发射塔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
  这句话陈述的对象是“车队”,后面的三个小句子自然共用 一个主语“车队”,但“车队”是不能“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的,这属于主宾搭配不恰当。可在“开始”前添加“‘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以此作为主语,其后加“即将”,并且把所改的这个小句子抽出单独成段。这样既搭配合理,又显得醒目,同时点明题意。
  
  四、成分不完整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杨利伟标准的军礼”,这一“瞬间”的形象,或特写镜头,需要捕捉,需要摄下,需要记录,需要书写,只有用一种动作,一种行为才能留下。而“记者们的镜头里”,“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这三个小句子都分别缺少与“记者们”、“共和国”、“人类”相搭配的动作、行为的词,显然成分不完整。可在“记者们”后面加上“摄进”,在“共和国”后面加上“记载”,在“人类”后面加上“书写”,且在“书写”后加“的”字。这样就能恰当地修饰“镜头”、“航天史册”和“篇章”了。
  教材中的文章典范性强,对学生规范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入选文章,在考虑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语言表述关,避免出现语言上的一些瑕疵现象。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
  实验学校)

谈《“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语言上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