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0期 ID: 360649

[ 朱谟坎 文选 ]   

这个“强”该作何解

◇ 朱谟坎

  在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我就其中的“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向学生提问:这里的“强”字该作何解?是“我”本不想喝而“强迫”“我”喝了三杯,还是“我”主动“痛饮”了三杯,或者说是“我”因盛情难却而“尽力”喝了三杯?学生饶有兴趣地议论开了,我向他们一再强调:要言之有据。几分钟后,他们都想表明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几个学生代表的回答:
  学生1:我认为“强”在这里有“强迫”的意思,理由有二:一是他用的酒杯是“白”,按书上的注释,“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若没有“为难”的意思,干嘛还用这种酒杯喝酒呢?二是上句中有一个“拉”字,那固然是个外力作用,表明喝酒并非我所想要的,故为“强迫”。
  学生2:我认为应该是“尽力”,理由也有二:一是从《古汉语词典》上可知,“强”有“尽力、竭力”之意。二是我感觉对方的“拉”字本无恶意,实为一种纯朴民风中的盛情,所以,“余”不能让人家扫兴,毕竟大家都是同行者,故“尽力”喝了三杯。
  学生3:我认为它是“痛饮”之意。因为“我”当时游湖本是出于一种情趣才出去的,“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说明了一切。可没想到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应当有一份意外的惊喜——遇上了知己。“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已表明了这种意外。因此,为了酬谢知己,“强饮三大白”,为同行者、同志趣者而开怀大饮。毕竟“酒逢知己千杯少”嘛。
  此时此刻,我真的不想给学生们作裁判,不忍心破坏他们这些难得的想法,更珍惜这份可贵的课堂生成。我只能说:“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非常高兴,三种观点都言之有理,我都认同。在当今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开放而多元的,更何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常开创新之花。”
  (作者单位:泰和县油洲学校)

这个“强”该作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