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0期 ID: 360664

[ 陈俊才 文选 ]   

语言易位的妙处

◇ 陈俊才

  语言易位,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词语互换位置或倒装,从而加强语势,调和音节,错综文法,把言语表达得恰如其分,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先说互换位置
  我国的江西、湖南、四川三省的人都爱吃辣,但其程度有所不同,所以人们就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句话中“不、怕、辣”三个字位置互换后,意思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爱辣的程度逐渐加深。
   有这样一副奇妙的圆形对联:
   上联为下联为
  不好
  辣怕书读
  表面上看此对联只有六个字,实际上它由九个字构成,隐含着运用了顶针修辞,词序巧妙地变化着。上联为: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下联为:好读书,书好读,读好书。上联把主人吃辣习惯与日俱增的情形表达得曲尽其妙,下联则概括了主人一生读书生活变化的三个阶段。细细品之,趣味奇妙无穷。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话语之中“说”和“做”两个字易位,突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让人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
  再说倒装
  表达中有意识地颠倒词语文法上、逻辑上的普通顺序,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倒装辞。他列举了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一个例子:“‘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普通顺序是“我以为并不见佳”,倒装调和了音节,也更突出了“并不见佳”乃我一己之见。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写旧历年底鲁四老爷家准备祭品时,四婶对帮工祥林嫂先后说过这样两句话: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后一次“祥林嫂”和“你放着罢”倒装后,表达上明显不同,语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更严厉。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易位,语言表达效果明显增强,魅力大增。巧妙地安排词序,表达出特定的语气,使语句意蕴深厚,语言出彩,文章生辉,这值得我们借鉴。实际语言运用中,“倒装”这种语言易位现象更为常见,用得也更为普遍。
  先请看名家的。
  鲁迅《祝福》:“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句中“破碗”的修饰语“空的”后置,分明道出了被封建礼教迫害沦为了乞丐的祥林嫂的凄惨境遇:被鲁四老爷赶出鲁家流落街头,连饭也讨不到,摆在她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如说成“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就没有以上所说的表达效果,语气也平淡多了。
  孙犁《荷花淀》:“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主谓倒装,表达出了人物急切的心情,妥帖地表达出了水生嫂对水生的关切之心。如改成:“你怎么了?”语气上就平淡多了。
   巴尔扎克《项链》:“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加线的短语中,形容性的词语作了中心语,而没有让名词作中心语,即“寒伧的住宅,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粗陋的衣料”,这样就突出表达了她(路瓦栽夫人)感到痛苦的原因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匮乏。
  再看学生作文中的几个片断。
  1.王老师用手捂住胸口,蹲了下来,王老师的女儿连忙问道:“您怎么了?”
  句中问语运用了一般的词序,表意平淡,不能强烈地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如调整一下词序,句子变为:“怎么了,您?”就更符合特定的情境。
  2. 因为成绩下降,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但母亲那明朗的、抚爱的微笑,帮助了我,“你能行的,我知道!”
  句中“我知道”后置,语气显得十分肯定,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信心十分坚定。
  3. 内容居然真的和我的文章差不多。我真是有口难辩,都快要哭出来了,一遍遍对自己说:“我没有抄,真的!”
  句中“真的”后置,语气更坚定,因委屈而激动的心情写得更逼真。
  4.所以,我在写作上的进步——虽然它微小,都是老师教之有方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没有懈怠的结果。
  在表达时,作者不说成“我在写作上的微小进步”,而将“进步”的修饰语“微小”后置,这样就突出强调了写作上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都离不开师之教有方、己之学不怠。
  语言是作文中最基本的因素,语言易位能使我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言语表达得恰如其分,令读者刮目相看。
  
  (作者单位:海安县墩头中学)

语言易位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