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0期 ID: 360635

[ 王德标 文选 ]   

教师点评:语文学科亟待强化的教学环节

◇ 王德标

  近年来,许多盛大的赛事,如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主持人大赛、模特大赛、MTV大赛等,都会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对赛事进行精彩的点评。对参赛者而言,专家的点评会让他们明白自身的优势与弱点,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就避免了自己今后的慢慢摸索,从而少走弯路,点评的巨大作用确实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教学也是如此,对学生来说,教师因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是他们心目中信赖和崇拜的“专家”。在成长之路上,他们渴盼“专家”不断地“点评”,以使自己走稳、走好、走快。
  
  一、教师点评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所谓“点评”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点”是点拨、启发;“评”是评判、评论。教师点评就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思路遇阻时给予“点”;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后给予“评”。作为教学环节来说,它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所显示出的意义有如下两个方面:
  1.它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点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就使得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形,仔细倾听学生对学习目标任务完成后的回答,并对各个个体的学习状态进行认真的思索、分析、考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因此,教师要作出正确地点评,就必须眼中有学生,心中装着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一只只知识的储存器。
  2.它可以凸显教师的引导者身份。过去,许多教师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中心、课堂的主宰,很少研究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所考虑的总是自己如何去教,而忽略学生如何去学,上课时也总是一味地讲授,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课堂变成了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场所,学生也变成了欣赏教师才华的忠实观众。教师点评要求教师必须摸清学情,甚至要弄清各个个体的性格、学习习惯等,然后才可能顺利地进行这一环节。点评让教师有意识地充当起新的身份:由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由讲堂上的主讲者变成学堂里的服务者。
  
  二、语文学科特别需要教师点评
  
  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师点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是语文学科特别需要的:
  1.语文学科转变教学理念的需要。过去,点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被许多教师淡化甚至忽略,这是不争的事实,内中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师本位意识在作怪,教师往往不屑于细致耐心地指点学生,还会美其名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课堂上,满堂灌、填鸭式可谓是司空见惯。
  今天,教师的点评理应得到重视,得到强化,理应成为现代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必然的趋势,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关注主体、尊重主体——学生,要以学生为本位,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再也不能搞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怕取得的是点滴学习成果,教师也要耐心细致地点评,指明学生学习中的得与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性化的关爱。
  2.语文学科内在特殊性的需要。众所周知,对“语文”二字,有的学者认为语文是语言文字学,也有的学者认为语文是文学、是人学……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认为学语文就必须注重对语言的品味、感悟,事实上品味感悟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语境不同,对语言品味感悟的结果肯定会不同;个人的经历、性格、观念的不同,对语言品味感悟的结果肯定也会有所不同。以阅读教学为例,因个人的阅历、习性、世界观等差异,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后,所产生出的语言的品味、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往往会千差万别。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语文的特殊性之所在。在课堂上,怎么评判学生对语言品味感悟的质量高下呢?只有靠教师到位的点评,才能让学生明白谁的结果更好、更准确、更有创意,也只有教师到位的点评,才能解决学生在品味感悟语言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存在的困惑。另外,现代语文考试中,好多试题设计的出发点也着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有创意的答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写作中“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上述这些表明,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对个体进行点评;否则,很难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教师点评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3.语文学科实施有效教学的需要。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一个讲究效益的时代,现代语文教学同样也要讲究效益,决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低效甚至负效。如何让现代语文课堂有效呢?教师点评就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环节,因为我们通常把学生有无实质进步看作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无效益的标准。教师点评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在学生学习思路遇阻时,为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后,为学生指明呈现的优点与存在的缺点,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通畅无阻,向着目标信心百倍地前进。所以,它不但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而且能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它理应成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志性亮点。
  
  三、真正的教师点评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画龙点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出“假点评”与“真点评”。目前,有一些教师把点评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成果所作出的一个草率而简单的判断,如:“棒棒棒,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大家为他鼓掌!”“错,你回答错了!”“不对,坐下!”“你是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得不对!”诸如此类的话往往会让学生心中充满疑惑,使学生像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它不能算是点评,我们只能叫它“假点评”。这样的“假点评”实在是课堂教学美丽风景中的一道“败笔”,对学生的学习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要高度警惕的是:这样的话仍然在今天的随堂课甚至公开课中出现。
  真正的教师点评,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一句话,它是有效的。它应包含以下四个特性:
  1.肯定性。学生正确的思维和做法如果得到了教师充分的肯定与剖析如“你是对的,你对在这些地方……”,那么学生就会对此处的学习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今后遇到类似的学习情况时,就会心有灵犀,信心百倍。
  2.补充性。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会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怎么修正呢?学生自己常常会束手无策,这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评判,进行细致地分析、补充、完善。教师应让他明白:不足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足?该怎样修正呢?这不仅对某个学生有益,对全体学生也是有益的。
  3.启发性。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有时会陷入困境,甚至走进死胡同,此时,教师只要稍微点拨启发一下,如“能否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学生就会顺着搭起的思维之梯,自己摘取学习的果实,收获甜美的佳酿,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4.及时性。正如烧菜一样,高明的厨师决不会等菜凉了再放调料,往往是掌握好火候,适时向锅内依次放入各种配料,从而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可口菜肴。同理,当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之时,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点评,以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领悟力会更强。
  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作是学生在画一条龙的话,那么真正的教师点评则是给这条龙点睛,有了这关键的点睛之笔,龙才会灵气四射、腾空高飞,学生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成长。
  综观现代诸多语文教学大家,如:于漪、钱梦龙、于永正、唐江澎等,对他们的语文课仔细推敲研究后,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共同之处:他们善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点评,他们的点评既亲切又自然,既中肯又精辟,他们像是一位位高明的分析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准确的知识信息,又好似一位位医术精湛的医生,为学生的学习及时地号脉——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他们通过及时有效地点评,开启了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引领学生向知识之路纵深处迈进。他们也给我们以深深地启迪:现代教学已不同于传统教学,要想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与时俱进,就必须勤练、苦练教师的另一门基本功——点评之功,让自己由知识型教师尽快地转变为智慧型教师。这样,方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承担起新时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作者单位:金湖县白马湖中学)

教师点评:语文学科亟待强化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