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这是我第一次读王宗仁的《老猎人与藏族母羚羊》时记下的句子,心灵为之震撼!今天,又一次读昆仑巨子王宗仁的作品,沉默的、善良的、顽固的形象,在我心里挥之不去。似雕像,似寒风,伫立在青藏高原的巅峰,吹刮在世界屋脊的上空。
是呀,我们要像老猎人一样,珍爱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典型的环境描写是《猎人》的独特色彩。“山顶上不长树,朦胧的月色下,他站在那里,倒也显着几分威风。”这一处典型的环境描写,勾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光秃秃的山顶,一位老猎人,伫立风中,月色迷蒙,渲染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天,下起了大雪,可以把一切罪恶和耻辱覆盖的大雪。”这一描写,是在老猎人不知去向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雪,营造了一种悲凉的伤感,老猎人去了哪里?悲伤!白雪与罪恶、耻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
灵动的语言是《猎人》的亮丽风景。首先是对猎人的外貌描写,“一顶破毡帽扣在他梳着数条蓬乱小辫的头上,刻满皱纹的脸像一个风干了的苹果,尤其是那三寸长的胡须太引人注目了,在下巴颏底下聚成尖尖一小撮,仿佛时刻准备撬开冻结的高原冬夜。”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猎人在高原上饱经风霜、龙钟老态的样容。“他很烦闷,像心头着了火一样的恐慌,像脚板踩不着地一样的空虚……”用比喻修辞写出了猎人心里的烦躁之至,心乱如麻的情状。“猎人是骏马、山鹰的家族。可是现在他变得像山鼠一样渺小。”“枪口悄悄地滴答着冰水。也许那是眼泪吧?”这些句子,看似平淡,但是透着灵气,在传达着作者的心意。
作者的情思透出深刻的主题。作者王宗仁在青藏高原上生活了很多年,对它的感情很深厚,目睹了高原上猎人们杀生的行径,他的心充满了控诉和血泪。文中的句子,力透纸背,在含蓄的语言中传达着这份深刻的含义。“人间所有的警告,不管措辞多么的严厉,对一个文盲却是无效的。”我认为这里的无效实则是有效,老猎人是文盲,但是他很无奈,不忍心杀生了,对于其他的猎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主旨也更加的鲜明。“枪口悄悄地滴答着冰水。也许那是眼泪吧?”这些句子都在传达着作者的心声:动物也是有生命的,请珍惜爱护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本文从情感与构思方面去分析,难度不太大。但是,在句子含义的理解上,还存在难度。“他很孤独,枪声赶不走他心头的寂寞和忧郁。他很烦闷,像心头着了火一样的恐慌。”他为什么孤独?是因为没有家而孤独吗?是因为没有找到猎物而孤独吗?“更多的是一腔苦愁和无所适从的恐惧感在他心头缭绕。”“一腔苦愁”,什么苦愁?愁什么?从全文的主旨来分析,应该是他作为猎人的身份与他现在的心理的矛盾而产生的苦愁。他是猎人,就应该去捕获猎物,但是,他很善良,他不忍心杀生了,不想残害生命。于是,他很矛盾,于是他有了忧愁,他很孤独。这几个句子,如果脱离主旨与作者的情感去分析,一定会偏离文意的,所以,理解这些句子,一定要联系文意与主旨去深刻分析。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猎人的欢乐,他得到的很少很少。更多的是一腔苦愁和无所适从的恐惧感在他心头缭绕。
(2)天,下起大雪,可以把一切罪恶和耻辱覆盖的大雪。
2.你觉得老猎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3.根据你的理解,写出本文的主旨。
附:参考答案
1.(1)自己是猎人却不想残害生命。(2)不珍爱生命,残害生命。
2.从“老猎人是猎人而不忍心杀生”和“夜间出来活动,独来独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爱生命、孤僻的人。
3.示例:我们要珍爱地球上每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