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11

  

点绛唇 瀑布联句

◇ 魏初 李忱

  点绛唇
  
  魏 初
  
   昨日邮亭,树头一带青山晚。绿波清浅,人在天涯远。
   今日相逢,绿蚁新醅满。歌声断,落红零乱,梦逐春来雁。
  
  瀑布联句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魏初的《点绛唇》是一首送别友人的小令。它写出了词人与朋友离别、重逢到再次离别的过程,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上片写邮亭送别。“昨日邮亭,树头一带青山晚”,点明了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邮亭是古代在驿道上设立的供官府人员食宿的驿馆。本来朋友分别,依依不舍,当有千言万语要诉说,但词人却略去不表,只写了道别的时间和地点。夜晚时分,树梢之上依稀可辨的是那如同长带的一抹青山。夜本寒凉,暮色中的树木和远山,给人以凄寒、沉重之感,让人倍感惆怅。这里融情入景,勾勒出离别的意境。“绿波清浅,人在天涯远”,分别之地就在“绿波清浅”的河边,“清浅”的河水近在眼前,而友人将到“天涯”,“清浅”与“天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行程之遥远,暗示再会也将遥遥无期,由此行人与送行人沉重而惆怅的心情得以彰显。
   下片写“今日”相逢,联系上片中的“昨日”似乎很矛盾,昨日刚分手,且去千里之地,为何今日就重逢呢?其实这里的“昨日”兼有虚实两重意义。从虚的一面来看,是指过去的某一天,或许是很久以前的某天,并不是指今天的前一天。因为是分别很久了,故今日相逢就格外欢喜。从实的方面看,就是指昨天,即今天的前一天,因为那次分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历历在目,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记忆犹新。因为有对朋友的真挚的情意、深切的思念,所以下片极写重逢的喜悦。这里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绿蚁”本指酒面上的绿色泡沫,用来指代酒。一个“满”字道出了朋友重逢时那种盛情、豪情和欢娱之情。然而人生无常,欢聚毕竟短暂,“歌声断,落红零乱”就暗示出欢聚之后必将是新的离别和痛苦。随着歌声的中断,朋友重逢的快乐也将中断;不仅满地落花零乱,词人的心绪更是零乱不堪。结句“梦逐春来雁”是设想再次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友人远去再难相见,只好在梦中渴盼春雁捎来他的音讯了。
   魏初的这首《点绛唇》将朋友间的离别与重逢、伤感与喜悦,通过艺术的加工,真切地再现出来,写得极为成功,不失为小令中的佳作。
   《瀑布联句》是香严闲禅师和李忱合作完成的一首诗。李忱即唐宣宗,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有哲理的千古名诗。《瀑布联句》中的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极有气魄。
   这首诗先是写瀑布的出处,其次是写瀑布的气势,最后,是瀑布的归宿。首句写瀑布的来源:在深山之中,无数涓涓细流,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如同银河落九天,形成壮观的瀑布。本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的瀑布以鲜活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也隐含着艰难能锤炼出伟大人格的哲理。
   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瀑布惟有从远处观望,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是从高峻险远的岩壑中飞奔而来的。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这就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当溪水在岩壑中奔流,那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慕大海,不断奔涌前行,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令人想到海天茫茫、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瀑布的经历似乎告诉人们:“志当存高远”,只有勤奋努力,坚韧不拔,方能达到目的。
  ——汪鉴利

点绛唇 瀑布联句
目录

  •  / 莱蒙托夫
  •  / 冷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