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06

[ 李炳银 文选 ]   

温暖的情怀

◇ 李炳银

   似乎已经有些年月了,人们一直在说文学被社会生活边缘化的现实。有些人将这一现象的原因归为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丰富多样,有些将其看成是读者需要面对的诱惑太多。但文学似乎不太认真地从自身寻找原因。
   我是一个近乎专业的文学读者,每年阅读的文学作品也不少。在我的阅读中,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如今的作家在写作时已经不太注意读者的需求和感受了,只是由着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喜好在写,将文学简单地看成了一种主观的表达、形式的玩耍、情趣的记录。文学是作家写的,但我想文学是否就完全表达作家的一种自我情绪和见识,就只要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就可以了呢?文学本身是一种社会精神情感需要的产物,任何表达都需要接触和沟通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群。不联系社会和读者,你就不必去写。所以,文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联系,只有通过这样的纽带和联系,才能够将双方联系起来。你作家总是在那里自说自话,故弄玄虚,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开写生活药方,而不顾及读者的感受,自然读者就疏离你,躲开你。在作家将自己看成高人的时候,自己就必然的孤立了。因此,文学被边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作家,是文学本身的问题。
   我们的一些作家作品,在写到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时,只看见愚昧和丑陋,而看不见这其中还有无奈和奋发的内容,所以,一味地抱怨和指责,甚至嘲笑与把玩。像一些拿穷人的忠厚木讷行为逗乐开心,拿底层人们的生活行为当趣谈的现象,就是很不应该的行为。鲁迅先生对阿Q是采取了批评的态度,但他在内心深处却是一种同情。可现在的作品,很多是只有讥笑而没有悲悯同情的。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也写到很多的不公、艰难和苦难,但他给予人物的是积极的引导和战胜这些的力量。文学不管是批评还是褒奖,都需要一种真诚温情的抚慰,都需要一种理解和悲悯的情怀。是需要人坚强和明晰起来,而不是将人导入更深的迷惘。不管你是私密的感叹,是跨越时空的穿越,是复杂故事的缠绕,是青春人生的体验等等。没有了这个最根本的基础,文学变成了商品,变成了献媚,变成了表演,变成了搞怪等,那文学还会有真诚的力量吗!现在是,看见官场小说走红,就都写官场;看见谍战作品叫响,就一窝蜂地跟上;看见政治需要配合,就想法贴上去等现象,就在根本上抽掉了文学的筋骨,难以很好地站立。
   其实,人们对于文学的要求并不是很多,你能给读者公正的理解,给读者平等的态度,给读者真实的内容,给读者温暖的抚慰,给读者积极的引导等,就很好了。不要将读者看成训诫的对象,看成没有经验的幼稚小孩,看成逗乐耍笑的材料,看成完全需要作家解救的犬儒等。底层的智慧在很多时候,不见得就比自以为智慧的人物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的分量比地球还重。”文学需要真诚的时候已经很久了。
  
   ※ 李炳银,著名学者,代表作有《文学感知集》《小说艺术论》等。

温暖的情怀
目录

  •  / 莱蒙托夫
  •  / 冷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