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41

[ 熊天怡 文选 ]   

黄山印象

◇ 熊天怡

  黄山奇石
   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当你一脚踏进黄山,便知此话不假。不说黄山连绵不绝的山峰,也不说黄山起伏跌宕的山谷,单说他一块接一块的石头,就已叫人叹为观止!
   刚步入黄山,路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导游指着对面高大的岩壁介绍道:“这面岩壁名叫狮子饮水。”可我瞅了又瞅,也没瞅出个名堂来。只看见块块岩石堆积,丛丛青草嵌在岩缝里,随风起伏。导游说:“把相机对准岩壁,从相机里看看效果。”我们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果然,相机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映现出了一只雄狮低头饮水的场景。岩壁上那些攒聚的石头恰到好处地形成了狮子的眉眼,而那些随风起伏的青草则更像雄狮迎风飞舞的鬃毛!
   终于开始登山啦!兴奋的我们在导游的指挥下慢慢往上攀登,忽然导游手指着远处说:“看,飞来石!”早听说过这块石头,据说《红楼梦》片头上的那块巨石就是取材于此。我们争相望去,只见云山雾海之中,一块巨石若隐若现,我们却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导游接着说:“看不清不要紧,电视上大家肯定都见过,只是要知道,这块石头可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剩下的两块之一哟!”传奇的色彩让我们更加急切地想一睹它的真容。
   就在我们向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攀登时,一块可爱的石头呈现在我们眼前:对面高高的岩顶上,一块大石头酷似小孩的小脚丫。站在我们的角度看,似乎能想见一个顽皮的小孩躺在崖顶,小脚丫伸到崖边,似乎还在自在地晃动着呢。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咔嚓咔嚓”,为这只可爱的小脚丫来个特写!
   我们下山的时候,一条嵌入石壁的“巨鱼”又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不,是所有人的眼球。天啊!那到底是石鱼,还是活鱼?我都有些分不清了。看,那鱼嘴微张着,鱼眼睛、鱼鳃盖、鱼鳍比例是那么的恰当,鱼身子似乎还在扭动,最叫人惊叹的是它的尾巴,似乎在攒足了力气随时准备跃起。
   带着一份诧异,带着一种惊叹,我们恋恋不舍地坐上下山缆车,回头望去,黄山的奇峰怪石渐渐隐在了飘渺的云雾之中。
  黄山奇水
   刚到黄山,我们决定先到“东海”一游。看到这儿,你不禁会诧异:东海?怎么跑黄山来了?哈哈,此东海非彼东海,它实际上是黄山脚下的一大景点——东海飞瀑的简称,据说那里的水美极了,我们决定先去看看。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的山路,一路颠簸,进入一条美丽的山谷——翡翠谷。可是这儿为什么叫翡翠谷呢?正想着呢,导游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道:“这儿之所以叫翡翠谷,不是因为这盛产翡翠,而是因为这里的水碧绿如翡翠,因而得名。”哪里的水不是绿的呀,导游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而已,我们不以为然,跟着导游继续前进。
   终于看到水了。天啊!翡翠谷的水果然不一样!它虽然不大,但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杂质。只是不像导游说的那么绿。不知谁问了一句:“这水里有鱼吗?”导游笑着回答:“水至清则无鱼嘛!”看着那一池清水,我想:“黄山水也不过如此嘛。还‘翡翠谷’呢,吹牛!”
   转过一面巨石,人群忽然骚动起来,我连忙挤到前面。一大块“绿翡翠”呈现在我的面前!这原来才真正是翡翠谷的水啊!这湖水真绿呀,绿得沁人心脾,绿得畅快淋漓,绿得让人心旷神怡。湖水很清,一眼就望到了铺满鹅卵石的湖底。这湖仿佛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我改变了先前的看法——翡翠谷真是名不虚传!
   再往前走,哗哗的流水一直伴随着我们。不知走了多久,哗哗的流水声变成了震耳的轰响声,是瀑布!沿着山路,我们快速奔跑起来,不久,就看见白花花的水从高处奔跃而下,又融入绿幽幽的水中,霎时间恢复一种安静。巨石将奔流而下的水自然分成一个个的小池,这一个一个小池就是一块块天然形成的、形态各异的“翡翠”。坐在“翡翠”群中,听着哗哗的流水,体会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一份清静、安详。扭头一看,巨石上题着“清泉石上流”几个鲜红大字,这又何尝不是王维诗中营造的那份意境呢?
   都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翡翠谷的水虽然没有龙,但她已以她翡翠一般的绿,折服了天下之人!成就了黄山水的传奇!
  黄山奇松
   黄山遍地皆松。当你进入黄山之时,就能深切体会到这一点。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描上了生命的色彩。
   我们走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谈论着路边那些大大小小的松。看着看着,我发现:这里的每一棵松的枝桠怎么都往一个方向长啊?我印象中松的枝杈应向四面八方伸展,很威武的样子,怎么这里的松如此秀气,像个可爱的小姑娘?再仔细瞧,每棵松又姿态各异:有的松并肩而立,像一对亲兄弟;有的松面对面,好像在打招呼;有的松,孤零零地站着,好像万事与己无关。黄山松真有趣啊!
   转过山角,一棵松,张牙舞爪,十分威武,立于我们前进的路上。这棵松好奇怪,凑近一看,地上有块大石头提示我们,它的名字叫黑虎松。我想:“这棵松真是松如其名!”它真好像是一只拦路虎,趴在我们前进的路上,耀武扬威地迫使每个游人绕道而行。
   早听说黄山的迎客松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可是我们与小松拉了手,与大松合了影,就是没看见黄山的代表——迎客松。我们顺着山路,登上百步云梯,爬过莲花峰,来到玉屏楼,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迎客松!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迫不及待地上去和她合影。到了她的身边才发现,和她合影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和她合影的人早已排起长龙,我们只好跟在“龙尾巴”后,以比蜗牛还慢的速度前进。
   乘着这个空当,我们近距离地欣赏着这棵千年古松:她一侧枝桠伸展向前方,好像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看起来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怪不得她能成为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成为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
   我们拜别了迎客松,朝着山下走去,不经意间,回头望去,陡然发现:黄山的送客松像一位娴静文雅的少女,静静地立在悬岩峭壁之上,依依不舍地目送着我们离去。
  黄山奇雾
   车子在山路上盘旋,我们伸头往外望去,努力地想目睹黄山美景,却发现整个黄山被雾遮住了,什么也看不见。那些雾像一团团棉花糖,洁白、轻飘、朦胧,调皮地拂过车窗,它们和我们打招呼——在我们到达北海宾馆以前,雾一直像一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好友伴随着我们。
   在北海宾馆观景台,我们努力地向远望去,还是什么也看不见,雾遮住了天,盖住了地,像是要告诉游人,黄山就数我漂亮,只看我就行了。身边的导游告诉我们:“如果有太阳,这里著名的‘妙笔生花’美景就尽现眼底了。”正说着,太阳似乎听见了导游的话,忙来赶场,于是雾像舞台上的幕布,缓缓打开。山头露出来了,树尖露出来了,山腰露出来了,最后,连山脚下的湖水也露出来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霎时间,整个黄山亮起来了。纵目远望,黄山啊,你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终于掀开了自己的面纱,以自己的美丽,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可是,我们刚离开观景台,雾又倏地一下包围了我们。在雾的簇拥下我们穿过了“一线天”,翻过了光明顶,向莲花峰顶进发。
   在转过了一面巨石之后,百步云梯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攀登莲花峰的必经之路。在百步云梯上,俯身往右边的万丈悬崖下望去,哇!团团云雾像是被谁撕开了一个一个巨大的口子,洁白的云雾围绕着一片仙境:连绵起伏的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而众多山峦竟被一条线一般的四孔小桥连缀在一起。小桥下那汪平静的湖水像山峦的眼睛调皮地向我们眨巴着,像是在招引着我们。
   黄山处处皆美景!而雾恰到好处地出现又为黄山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学校:湖北襄阳市第二十中学
   导师:李颖双
  
   点评:黄山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景色深受人们的喜爱。作者记录了自己游览黄山的经历,从“黄山奇石”、“黄山奇水”、“黄山奇松”、“黄山奇雾”四个层次展开书写,层次清晰明了。不足之处在于文章过于空泛求全,若能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表现其特点,定会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晓岚)
  

黄山印象
目录

  •  / 莱蒙托夫
  •  / 冷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