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
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抵制感染,如:抵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成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达60%~70%。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地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选自《大众科技报》)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能用来杀死感冒病毒,但是不能滥用。
B.抗生素通过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通透性,进而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来抑制感染。
C.抗生素在抑制细菌感染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菌的进化,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D.在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染。
2.根据文意,对“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细菌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B.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C.抗生素的大量运用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D.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会使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耐药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和这些细菌做斗争。
C.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彻底解决耐药性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
C.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止使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5-8题。(共35分)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黄山岚
(一)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开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二)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里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
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
(四)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变成了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5.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的气质”是什么?选用文中的词语回答。(8分)
答:
6.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14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不超过45个字)(7分)
答:
(2)上了岸的水族(不超过30个字)(7分)
答:
7.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旨在表明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坚持哪些原则?(8分)
答: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是说汪曾祺的眼睛和王维一样,具有洞穿尘世的能力。
B.“没有患风泪眼”,是比喻汪曾祺在创作中坚守自我、不为外界迷惑的人格。
C.“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是说汪曾祺的创作题材与水有关,创作风格清纯明净。
D.本文的主旨是赞美汪曾祺清丽纯净的文风和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原则的高尚人格,批评当今文坛部分文人一味追逐功利、违背文学道德的不良风气。
E.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精雕细刻式地描绘了汪曾祺的“侧影”和“眼睛”,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共30分)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者也。间以其馀,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馀,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比做
B.属文长作文 属:通“嘱”,吩咐
C.下狱论死 论:讨论
D.血流被面 被:覆盖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分)
A.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C.抱愤而卒 吾尝终日而思矣
D.悲夫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徐渭有较高才能的一组是( )(5分)
①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②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③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 ④表上,永陵喜 ⑤好奇计,谈兵多中 ⑥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
1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分)
A.徐渭在山阴时,名声很坏。虽然薛公蕙认为他是奇才,但总是命运不好,在考场上屡次败下阵来。
B.在胡公忠宪的幕府时,徐渭总是不修边幅,侃侃而谈。胡公也认为他的才不同于一般人,但总是派给他一些粗疏的活计干。
C.张太史解救他,是因为他是受冤屈的,并且有特殊的才能。
D.徐渭其人十分奇特,表现在才能奇特,性格奇特,行为奇特,命运也奇特。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意不偶。(4分)
翻译:
(2)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6分)
翻译: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14-15题。(共15分)
午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4.王诗中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7分)
答:
15.结合张诗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8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