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01

[ 杨易 文选 ]   

推荐者的话

◇ 杨易

  
   生活于世俗的尘网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精神的寄托与灵魂的归宿,这是芸芸众生极其真实的常态生活。那些忙碌的工作日、喧嚣的城市生活、纷繁的家庭琐事,填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遮蔽了一颗颗亟需休憩的内心,我们的精神领地被尘世的俗物所占领了。阿成的《秋浴》正是一篇面对此种现状而展开的心灵书写,它写的是“我”在一个秋日里摇船北渡后看到的景色。这次直指灵魂的精神之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在一个浓烈的秋日里,“我”开始了自己的放逐之旅。这次放逐之旅无疑也是一次精神的突围。故乡的秋天,寒冷与寒气蔓延在江面缓缓升起,“我”买舟过江。船内稀少的渡客更增添了一份疏淡感,渲染出“我”渴求宁静的心绪。摇船北渡,秋天的景色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滔滔秋水逶迤而来,南行的雁阵与江水追逐速度,聒噪的乌鸦聚众觅食,江心小洲上的芦苇密不透风。作者敢于打破常规,传统秋天的萧瑟与肃杀之景在细腻的文字中消失无痕,进而表现出一种壮观豪迈之感。在写景色时,作者的视线由近及远,极具层次感。近景与远景的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秋景图,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痛快,更有心灵休憩的轻松与惬意。
   到达太阳岛后,一位坐在古树下的老渔人在卖“新网的跳跳小鱼”,价格便宜得令人吃惊。这是一幅盎然的古画,它褪去了功利的世俗色彩,淡去了人际交往中金钱的铜臭;老渔人的质朴与淳厚是对现实生活中四处充溢的市侩气息的一种反讽。看到此景,“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孩提时代,因为老渔人的一句“炸大酱吃,好。鲜呐——”勾起了我对“鱼酱”的回忆,“我”想起了母亲为我做的新鲜“鱼酱”,它的鲜味布满了“我”成长的历程。作者的笔触由实到虚,在虚实相生中刻画人物内心的细微波动;一幅幅古朴淡雅的秋景图,实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路过了老渔人,作者的视线又拉回到了现实。“我”在堤岸信步而行,这里没有了城市生活快节奏的忙碌,脚步所至,都是一种悠然与随心所欲。这种闲散的步行给“我”一种恍如少年之感,也许年轻的脚步里没有太多的烦忧与急促;与现在深陷尘世织网的自己相比,那时的“我”显得更加闲缓从容。
   在信步而行的过程中,江北的胜境在作者的笔下摇曳开来,江水、霞云、天空……当这些景物融入一体后,散发出一丝佛的韵味,洗涤着“我”的心灵。赏此美景,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净化。黄昏时候,“我”找到了一个可以休憩的长椅,舒展的身体在树木花草的掩映下顿生领悟,“静”才是人间极品。这种顿悟是不断地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与探寻才得出的,“静”也是一种生活的姿态。至此,作者找到了一种安放灵魂的圣地——天籁之境。
   这篇散文潜藏着一丝佛的踪迹,“出一次家”,“俨然传世高僧临江而坐之丰采,西天佛祖凭空吊唁之气派”,这些描写镶嵌在作者的秋浴之中,促成了文末对“静”境的顿悟。不仅如此,《秋浴》还象征着整个人类的精神探寻之旅,人们在时间(秋天)的轨道中泅渡至河的彼岸(太阳岛),欣赏到了旅途的风景(一幅幅秋景图),顿时悟出生活的佳境(静),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秋浴)。至此,作者书写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个人体验,也包含着人类共同的精神诉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我”在秋日的一次摇船北渡,隐喻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次精神突围,它指向人的内心世界。
   然而,“我”的这次灵魂之旅是短暂的。“我”领悟到静的佳境后,焦躁的灵魂得到了临时的救赎,随着“船家猛地一声召唤”,“我”又被拉回到现实的世界之中,那种静谧的境界也随之消失无存。一旦触碰强大的现实壁垒,灵魂的休憩也将顿时得到终结。经历了秋浴之后的“我”,看见滔滔江水流逝,人生苦短的分量自然被“我”掂量得更加透彻和深刻,生活的五味也如流水东逝,流淌在“我”的心上。
  
   杨 易,哈尔滨科学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教授。
  

推荐者的话
目录

  •  / 莱蒙托夫
  •  / 冷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