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些原本可以得满分,只是因为有几个错别字而不得不扣分,殊为可惜。有的仅错别字一项就扣了20分,这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悉,错别字失分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普遍现象,学生都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避免?这是许多教师和学生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阅卷时细心收集并向其他阅卷教师征集了大量高频错别字,从中精选了7个典型错例予以重点分析,希望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帮助。
1.“抱负”误为“报负”。典型错例如:“我们只要树立远大报负,加上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才。”这里的“报负”是因混淆“抱负”和“报复”,从二词中各取一字拼合而成,显系“抱负”之误。此为音同、形近致误。“抱负”为名词,指志向;“报复”为动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2.“必须”误为“必需”。典型错例如:“我们必需努力学习,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此系同音致误。“必需”与“必须”的意义有相近之处,不大容易区分,可从词性上把握二者的区别:“必需”为动词,“必须”为副词。
3.“兴趣”误为“性趣”。典型错例如:“要保持性趣,不断探索,才能成功。”此系同音致误。“兴趣”现多指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性趣”原指“性情志趣”,但此义早已不常用,该词在今天多指“对性事的兴趣”或“两性情趣”。例如邓牛顿《说性趣》:“长期以来,人们对性趣作了过分狭隘的理解,把性趣仅仅局限在夫妻间情爱范围。”笔者恰在“百度知道”发现一则相同的错误:“前几天考语文的时候,写到作文时,错把‘兴趣’写成‘性趣’,那时没注意,发卷子才发现错了。当时也没觉得什么问题,觉得还挺对。刚想找老师理论。被一个同学看到了,然后就大笑。接着引来一帮同学看,说什么思想不良什么的。后来才意识到出错了。”由此可见,这并不仅仅是“没注意”的问题。
4.“贡献”误为“供献”。典型错例如:“我们要不断探索,为国家作出供献。”此系音同、义近致误。“供献”原义为向神佛等进奉物品,与宗教迷信活动有关,后来引申为在日常生活中向他人进献东西。例如《白毛女》:“我吃的是树根野果、庙里的供献,苦撑苦熬天天盼……”而“贡献”由原义“进奉、进贡”引申而来,多指“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即指把才能、智慧等抽象的东西献给国家或集体。
5.“抑或”误为“亦或”。典型错例如:“不管你是要学文科,亦或是学理科,一定要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此系同音致误。“亦或”在古代汉语中很常见,是“亦”和“或”的组合,意多为“又有人”“也有时”“也可能”等,现代汉语中不见这种组合。“抑或”是由“抑”“或”构成的复合连词,“抑”“或”均表示选择,意为还是、或者,故“抑或”是一个因同义连用而形成的合成词,仍表选择,是“还是,或者”之意。例如巴金《家》:“不知是他没有听见,抑或是他听见了故意装着未听见的样子,总之,他并不动一下。”
6.“艰苦”误为“坚苦”。典型错例如:“我会学习革命前辈坚苦奋斗的精神,改造自己的成长环境,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此系音同、义近致误。“坚苦”现在不常用,意为坚忍刻苦,指人的主观精神面貌,表意志坚强,刻苦勤劳。例如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不但久战而疲,即远道之劳殆已非人所堪,其坚苦卓绝,洵足为革命军人之模楷!”“艰苦”意为艰难困苦,指人所处的不好的客观环境,一般形容斗争、生活。
7.“修养”误为“休养”。典型错例如:“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培养兴趣,提高休养。”此系同音致误。“休养”多指休息调养,指使身心得到休息或滋补。“修养”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另外,“拼搏”误为“拼博”,“安装”误为“按装”,“以防”误为“以妨”,“勤奋”误为“勤愤”,“李时珍”误为“李时针”,“潜规则”误为“浅规则”,“的”“地”互误,“期待”误为“期侍”,“享受”误为“亨受”,都因音同、形近致误,不再赘述。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字词本身的原因:由以上分析可见,现代汉语中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相近的字词很多,都容易使人出错。有些词在大量历史文献中长期混同使用,也影响了学生的用词。二、学生的原因:1.思想上不重视,以为写错一个字词没什么。2.经常据音打字,不但易于提笔忘字,而且易于写音同形近的错别字。每打-一个词。屏幕上会自动出现几个备选的正确同音词,整句打字则更不需要辨析字形。久之,落笔出错。3.平常写词辨字的实践过少,写完文章后耐下心来修改错别字的更少。这使其未能熟记词形,用词想当然。三、教师的原因:平时批改作文对错别字视而不见,使“的”“地”“得”不分等常见错误不能得到纠正。
对于字词本身的原因,同音异形词多这一现代汉语的不可改变的现状,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分辨使用。文字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早已做了大量的辨析和规范工作,提供了常用字词规范的形式和用法,只需认真学习和使用就可以了,自不必多说。对于学生和老师的原因,需要我们教师做如下工作:一、要使学生重视错别字问题,提高用字规范意识。强调写错别字的严重后果,增强学生主动修改和避免错别字的意识。二、经常引导学生对易错字词细加辨析,分清异同和用法,识记规范词形。必要时,专门精选高频易错字词进行专项训练。三、督促学生平时多练笔,勤修改,认真辨析、修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四、要求学生多读经典范文,留心学习其中常用字词的使用,避免犯常识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