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特点】
该设计运用“非指示性”教学理念和策略进行,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截取中点,让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自主走向成长。
该教学设计主要用于语言表达有意味、思想内容有深味但其文学味、思想味又不容易一次性领悟到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俱佳的文学类文本。学生在一次次的点评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同时该教学设计也使语言和内容浅显有味,适合学生独立学习文本。
自主点评,笔者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点评文本的语言和内容等,在点评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基本程序是先独立点评,再相互交流。标志性环节是“四点评”:一点评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彩;二点评内容,领会内容的精妙;三点评疑难,探究疑难的精深;四点评特色,梳理特色的精巧。如果是小说,“四点评”则为:一点评语言,二点评人物,三点评主题,四点评写作特点。
该设计最好的教学效果要通过网络化教学来体现,每人面前有一台网络化的电脑,每一步点评都可以让全班同学即时交流和分享。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想到很多。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变色龙》。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
二、介绍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内容
(起始课或借班上课时用)
我们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今天我们换一种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自主点评。点评什么呢?(跟学生商量,形成共识)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看,一定要点评的是课文的语言,不管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其次是不同文体的不同的内容;作为小说,具体有哪些内容呢?(让每人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最后教师归纳整理)小说的内容包括人物、主题、情节、环境等,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点评:一点评语言,二点评人物,三点评主题,四点评写作特点(包括情节安排上的特点和环境设置上的特点等)。我们的学习程序是先独立点评,后相互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就看我们点评的细致程度,交流的深入和广泛程度。
介绍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内容,体现了“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或许学生对评点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或差距,但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把他们当做学习主人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则让他们懂得了该怎么评点、该评点什么。以后他们离开老师也就能独立学习了。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4页所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诵读,不采取齐读的方式。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可以是出声的朗读。通过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四、点评
(一)语言点评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点评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课文有表现力的语言,请按照课文先后顺序,在本文有表现力的语句或语段旁用铅笔写上你的点评;点评的基本格式是:运用了……(手法),表达了……(意思),表达效果是……。如果你觉得句中的某个字词用得很有特色,也请作出点评。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长集中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和学生分享,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第1段:“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点评: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商店和饭馆没有人时的冷清寂静和没有生气。其中的“敞着”与“嘴巴”对应,突出了“无精打采”的景象。新颖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第3段:“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点评: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群聚集的快速。生动形象。其中的“钻”字用得特别有活力,如果换上“冒”字,就没有如此强烈的动感了。
第5段:“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点评:用想象和比喻表现被咬的人逮住小狗后的得意劲,幽默风趣。其中“胜利的旗帜”,用得特别机智俏皮。
第5段:“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点评:用拟人手法表现小猎狗在气势汹汹的“被咬者”面前的可怜模样,激起读者的同情。
第25段:“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点评:用细腻的描写表现奥楚蔑洛夫的媚态。其中的“温情”,起到了突出媚态的作用。
(二)人物点评
学生先自主点评,后相互交流。
教师在学生点评前,先作引导,介绍评点的方法和要求:现在要点评的是人物,专门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进行点评,请按照课文先后顺序,在他的相关话语旁用铅笔写上你的点评,对他的特点和性格做出判断。
学生自主点评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长整合全组的点评,向全班介绍。
如果是网络化学习,可让全体学生的点评同时上贴,即时分享和交流。
最后教师介绍自己的点评,以深化学生的学习:
第8段前面:“‘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
点评:一个“咳”字,一个“拧”字,刻画出了此人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
第8段:“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马上去办,别拖!”
点评:一个看似态度公正、做事果敢的警官。
第8段后面:“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点评:一个圆滑、世故的警官,马上知道给自己留条退路。
第10段前面:“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要下雨了……”
点评:转移话题,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10段后面:“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点评:装出一副洞察秋毫、明辨是非的“清官”模样。
第17段前面:“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点评:炫耀自己先前的判断是多么的正确。
第20段前面:“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点评:一语双关,既是为自己的尴尬找借口,又让人觉得他确实因为判断失误心里发冷发怵了。
第27段:“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点评:肉麻的奉承,十足的媚态。在小狗面前竟可以不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第29段:“我早晚要收拾你!”
点评:恼羞成怒,怒不可遏。只有这句是真心话,不需“变色”。
下一步:点评主人公总体性格特征。
教师先引导,介绍方法和要求:在课文末尾就主人公的总体性格写出你的概括性点评。分两步:先借用课文中的原话来点评,再运用自己的话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