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评价
教材
考试
视听
阅读
写作
教研
名师谱
入驻
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05年第11期
ID: 358346
[ 郑逸农 文选 ]
在反省中学习和体验——《我与地坛》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参读
联读
摘读
在反省中学习和体验——《我与地坛》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 郑逸农
一、背景说明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一节(“生死篇”),写景语言新颖独特,不落俗套,充满了创意,读来如春风扑面,清新怡人。学生学习此文,能在审视和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
【编辑】
郑逸农: 再谈“非指示性”的实质是教育理念
/ 语文建设 2006年第10期
郑逸农: “非指示性”语文教育:一种教育理念
/ 语文建设 2006年第1期
郑逸农: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 语文建设 2007年第5期
郑逸农: 《像山那样思考》“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1年第9期
郑逸农: 《孔乙己》“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2年第3期
郑逸农: 《变色龙》“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2年第4期
郑逸农: 从“非指示性”教育的角度谈以人为本
/ 语文建设 2010年第10期
郑逸农: 《乡愁》“非指示陛”教学设计
/ 语文建设 2012年第1期
郑逸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语文建设 2012年第5期
郑逸农: 《春酒》“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第6期
郑逸农: 《范进中举》“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第11期
郑逸农: 《散步》“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2年第11期
郑逸农: 在反省中学习和体验——《我与地坛》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 语文建设 2005年第11期
郑逸农: 同课异构:《背影》
/ 语文建设 2012年第9期
郑逸农: 莫为“泛语文课”推波助澜
/ 语文建设 2014年第4期
[ 添加文摘札记 ]
语文建设 2005年第11期
目录
温故知新
/ 饶杰腾
高中语文进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郑国民 尹逊才
论点搞编
/ 佚名
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刘 淼 罗 方 彭 涛
精彩一例——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平等意识培养的设计范例赏析
/ 吴 维
爱是一种能力——谈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涂秀虹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 于海涛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 季雪娟
在反省中学习和体验——《我与地坛》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 郑逸农
在文字的迷宫中触摸屈原——《离骚》教学案例五意识
/ 刘耀娟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安综合性学习
/ 郑 权
走近鲁迅
/ 王健龙
试论阅读教学的“整体”与“分析”
/ 栾雪梅
教师的个人经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 陈正祥 张爱群
发现源于细读——《将进酒》教学片段
/ 陈鉴霖
课堂上的歌声
/ 隋国祥
日本高中国语课程设置情况和背景及教材情况
/ 青野英美
厝边小记
/ 唐 捐
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舒婷《致橡树》艺术解读
/ 李 桦
关于《蜡烛》一文的一点疑问
/ 汪 宓
欣赏“美猴王”之美
/ 欧阳炎中
《报任安书》注释商榷工则——“与”“负”
/ 侯志杰
“禾生陇亩无东西”辨
/ 孙增活
“发飙”还是“发标”
/ 陈海威
水煮新义
/ 唐永宝
“玉米”“凉粉”与“盒饭”
/ 丁建川
浅淡“龙”与“dragon”的概念及应用
/ 岑运强 沈云芳
是文字游戏,还是表达策略?——谈“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
/ 王灿龙
中考课外文学名著该如何考查
/ 陈白茹
占尽风情向小园——2005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型概述
/ 刘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