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2年第4期 ID: 136855

[ 覃永恒 文选 ]   

概括的层级与语言的恰适

◇ 覃永恒

   一般把概括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心理学根据概括性的不同水平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所谓初级概括是指在感知觉或表象水平上的概括,表现为根据感性的具体经验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或联系,总结出某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而高级概括,则是指在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基础上进行的概括。”但在实际运用中,概括有更多具体的层级。概括和具体是相对而言的。下面是邵志芳《思维心理学》中的阐述——
   原理有不同的普遍性水平。下面四个原理一个比一个更具有普遍性:
   (1)日尔曼移民在同化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受到敌视。
   (2)移民们在同化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受到敌视。
   (3)移民们在任何国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敌视。
   (4)人们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总是怀有恐惧感。
   这是四个具体的概括层级。“一个比一个更具有普遍性”,也就是一个比一个抽象化的程度愈高,一个比一个更抽象、更概括。
   为什么概括可以具体为很多层级?因为概括的思维过程包括“分解、分类(归类)、比较、抽象、综合”并伴有归纳和演绎,而这个过程中的“分类(归类)、抽象、综合”是具有很多层级的,所以概括也具有很多层级。
   概念的概括就是利用属种概念之间的逆变关系,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使一个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逻辑方法。例如,在“脊椎动物”这一概念的内涵中,减少“脊椎”这一属性,就使“脊椎动物”变为“动物”这一概念。实际上采用的是分类、归类法。由种到属,由小类到大类,存在诸多层级,如把猪、牛归类为“脊椎动物”,进一步归类为“动物”,再进一步归类为“生物”。对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可以连续进行多次概括,因此,概念也就分为很多层级。
   抽象化是分层级的,形象化也是分层级的。形象与抽象是相对而言的。
   “什么是形象?从正面来讲是比较难的,反过来讲就比较好讲了,形象就是不抽象,不抽象就是比较具体。什么叫具体?具体就是有感觉。比如天气很热,这个不具体,你没有感觉,如果说我满头大汗,你就有感觉了。这是不是形象呢?这还不太像形象。为什么?这个形象太一般了,这个感觉太一般了;要有形象的感觉,这个感觉要更具体,更有特点。比如,汗流得从下巴慢慢滴下来,如果是男孩子流汗,他就用衬衫拉起来擦擦,不管衬衫有多脏,这就有点特点了;如果是女孩子流汗,她不是满头大汗,她就是鼻尖上冒汗,她擦汗就不用衬衫很豪迈地擦,而是用小手帕在上面扇……”“比如天气很热,这个不具体,你没有感觉”,是指“天气很热”这句话难以调动起读者“很热”的感觉、体验。看一看孙绍振这段话中形象的层级:
   1.很热
   2.满头大汗
   3.汗流得从下巴慢慢滴下来
   4.男孩子流汗,他就用衬衫拉起来擦擦,不管衬衫有多脏
   “天气很热”,可以引起动植物及环境的反映。而在形象化的过程中选取了“人”的反应,“人”的反应中又选取了“流汗”的反应,流汗的反应中又选取了“满头大汗”的现象。又把“满头大汗”的反应进一步具体化为头上的部位“下巴”的反应,“大汗”具体化为“从下巴慢慢滴下来”。在所有的人中,更进一步选取男孩子“用衬衫拉起来擦擦,不管衬衫有多脏”具有特征的擦汗动作来表现“汗流得从下巴慢慢滴下来”,表现“满头大汗”,表现“很热”。
   1到4的反映,有一种因果关系,也有从属关系。因为“很热”,所以“满头大汗”,因为“满头大汗”,才会有“汗流得从下巴慢慢滴下来”的现象,有“男孩子用衬衫拉起来擦擦,不管衬衫有多脏”的现象。“男孩子用衬衫拉起来擦擦,不管衬衫有多脏”相对上一层级的“很热”、“满头大汗”、“汗流得从下巴慢慢滴下来”是具体的,但又具有概括性,概括了一类人——很热的时候的男孩这类人擦汗的特点。也就是说“男孩子用衬衫拉起来擦擦,不管衬衫有多脏”还可以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如“男孩子”指哪一个具体的男孩子?哪个年龄段?哪个国家的男孩子?城市、乡村的男孩子?还是草原、渔村的男孩子?哪个年代的男孩子?等等。“衬衫”又有很多种具体的形式。“拉起来擦擦”这个动作因个性不同又会有不同的更具体的表现。“衬衫有多脏”“脏”到什么程度?又有很多具体的情况。
   “莎士比亚的诗句‘secret black and midnight hags’(隐秘的、黑色的、深夜的女巫们)在一定意义上既定了所说到的女巫的类型,从而使所说者更为确定,但是因为这三个形容词都富有暗示性,可以唤起不同读者的不同反应,所以文本在试图使自己更加确定之时也使自己变得更不确定了。”具体概念本身是具有一般、特殊、个别三个环节,能够确定的是一般本质,不能确定的是“特殊、个别”环节。“隐秘的、黑色的、深夜的女巫们”“暗示”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隐秘的、黑色的、深夜的女巫们”:不同时间、地点、国别的女巫,而女巫们的形神各异;“隐秘”有很多种方式;“深夜”有很多种情形——大海上的、深山里的、宅子里的、小路上的、洞穴中的……此种现象是因为概括与具体之间、形象与抽象之间具有层级而导致的。“隐秘的、黑色的、深夜的女巫们”既是概括的,也是具体的;既是形象的,也是抽象的。
   综合,也是分层级的,这不仅因为综合的过程是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部分到整体就是具有层级的,而且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探求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认识。综合包含有分析、分类(归类)、比较、抽象、概括。
   对同一事实所作的概括,可以有高低不同的层次。概括的层级越高,就越具有理论色彩,但是也越容易概括不当。
   布鲁纳与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证明了概括、抽象是具有层级的。
   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知识具有一种层次的结构,它可以通过一个所发展的编码体系或结构体系表现出来,而学生学习就是为掌握知识的这种结构。编码系统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层次性,即按照具体性程度的高低分层排列。处于系统最顶端的类别最为一般,概括性最强。奥苏伯尔在解释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时提出了同化理论。指出认知结构中组织知识的方式:包摄性最广的概念在结构中占据最高层次,下面依包括程度下降而逐渐递减。
   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观点如下:
   当先行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教学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时,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采用“逐级归纳”策略。所谓逐级归纳是指,应先讲授包容性最小、抽象概括程度最低的知识,然后再根据包容性和抽象程度递增的次序逐级将教学内容一步步归纳,每归纳一步,包容性和抽象程度即提高一级。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固着点设计是指从学科内容中选出包容性最小、抽象概括程度最低的学习任务作为“初始固着点”。一系列归纳等级的设计要求对选出的初始固着点不断进行归纳。第一级归纳是指利用初始固着点(先行组织者)去同化、吸收在包容性和抽象性方面都要比自身高一级的新概念、新知识(这种以下位概念去同化、吸收上位概念的过程就称为“归纳”),然后再以第一级归纳得到的新知识作为新的固着点(称为“一级固着点”)去同化、吸收在包容性和抽象性方面又比它要更高一级的新概念、新知识,从而完成第二级归纳并得到“二级固着点”……如此一步步归纳下去,直至新知识的包容性与抽象性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止。第二级的归纳除了是对第一级归纳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归纳(而不是对初始固着点即先行组织者归纳)以外,其它过程与第一级相同。其它各级之间的关系与此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