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枫的报道令人振奋。按标准分和原始分计算,600分和100分及以上的成绩属于高考里的中上等水平,而吴泓的学生中获得这个成绩的,在参考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3年的27.58%上升到2006年的38.18%,再上升到2008年的83.54%,文科班还高达85.71%。
每一位不在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高中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都非常清楚,这个成绩的得来是多么不容易!要知道,吴泓老师所执教的是深圳市关外的二类学校,受招生政策的限制,每年只能够在市、区重点高中挑尽优生之后,从宝安区新安街道办辖区内剩下的考生中挑选学生。
生源尽管很不理想,教学起点尽管很低,为什么通过专题研究性学习后的学生却能够连续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
首先是不让学生讨厌语文学习,不去做繁复琐碎、机械重复、肢解文本的练习册和教辅资料复习资料,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入语文学习状态。
其次是专题研究聚焦,使学生接触、了解、认识了一个个文化、文学历史上的名人巨匠,获得了思想的磨砺,人格的陶冶,审美的提升,感受到了学习的步步成功。
再次是大量的阅读思考写作,让学生在言语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规范优美典雅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使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迅疾而有效的提升。
最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力在专题学习中得到确认与强化,养成了自觉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以上四点使得传统语文教育多读多写的宝贵经验得以继承革新、发扬光大,也使得现代教育的网络资源得以充分享用,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这些学生来说,现今高考语文的检测,只需他们展示出自己语文素质与能力的一个方面,犹如冰山露出海面的那一角。
愿这样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能够引发我们更多语文教育同仁的观察认识讨论与学习参照实践。让我们张开双臂,欢迎网络条件下的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到来!
[作者通联: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