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11期 ID: 138754

[ 唐建新 文选 ]   

语文减负应从全国统一考试开始

◇ 唐建新

  学习《纲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编者按: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背景下,本刊第9期发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的专访《融入教育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做大做强语言文字工作》后。读者朋友们深受启发,纷纷来稿,畅谈自己的感受。从第10期起本刊开设了“学习《纲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专栏,欢迎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将讨论引向深入。
  
  ●要让这种大面积的学业测试由过去的竞赛性质的考试逐步演变为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行鼓励的考试……
  
  《纲要》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明确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要求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应该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由来已久,国家也多次下文,多次检查,仍然难以见效的教育顽症。
  原因是多方面的。
  外部原因在于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前移到了学校,多年的竞争又从高校下移到了中学甚至小学。很多地方的高中教育虽然普及了多年,仍然坚持按照分数择优选拔,加剧了学生对分数的追逐。学校内部简单化的教师管理,按照分数评定奖金确定教师的晋级晋职评优,对分数的不当计较,也对学生课业负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竞争压力不会减少。教师职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和退出机制,教学还难以从学生终身发展以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进行,上述的主要原因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的。
  内部原因则是教育系统内部考试混乱、频繁、水平低下,我们的学业质量检测的指导思想以及检测技术落后。不少地方的教学检测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坚持陈旧的“精英教育”的考试观,在进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高限考试,要检测出最厉害的人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这样一来就使得试题的难度没有办法去控制。有地方的小学期末测试题,连大学毕业生都没有办法正确解答。一些地方虽然进行了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上减少了学习内容,也降低了学习的程度要求,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家长仍然布置大量的课外辅导资料,要求学生反复练习。
  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来主导并实施考试,以转换考试观念,控制考试难度,严格考试次数,提高命题水平。
  我们国家虽然是考试大国,但却缺少对现代考试理论和技术的深入研究,即使是最普通的水平考试也依然在想方设法把最高水平的人甄别选拔出来,这样也就把小学、初中阶段应该是过关性的考试当做了精英教育时代层层清查段段清理的择优性考试。
  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应该由全国考试取代各自为政的层层加码的混乱考试,每一学期结束时统一进行低限考试,让绝大多数正常学习了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令自己满意的考试等级。小学则只设置“合格”与“待努力”两种等级,初中则只设置“优良”“合格”和“待努力”三种等级,高中则只设置“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努力”四种等级。要让这种大面积的学业测试由过去的竞赛性质的考试逐步演变为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行鼓励的考试,让几乎百分之百的正常参加了学科学习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这样的考试。有关部门(至少是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和坚决实施国家考试,下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学业考试。
  只要去掉繁难偏怪的试题,考试内容简单基础,考试形式简单明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自然会减下来。现在的高中具有分流弥补性质的省一级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得到了验证,已经在大大减轻这些学科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关部门应该下决心像整治酒后驾车一样整治与教材进度配套的或与国家考试配套的教辅资料,一经发现,一有举报,就对这种加重学生心理压力和学业负担的行为给以重罚。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经成了中国教育半个世纪的沉重梦想,但愿在社会转轨、教育转型的重要时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落实《纲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有关部门能倾各方面之力彻底扭转现状,让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步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