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含蓄典雅的意境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去欣赏、去回味,但古典诗词教学长期以来课堂形式单一,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新,学生厌倦,课堂效率低下,表现在诗歌教学时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听自己泛读、听录音,有反复的让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言以蔽之就是读,虽然诗词课堂是需要诵读的,诗词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鉴赏,但仅靠不停的诵读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这就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诗词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改写诗词这种方法就很适合诗词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古典诗词的兴趣和作文语言色彩。诗词改写训练,要求以文改诗,围绕诗词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语言优美的片段作文、一个小记叙文或者一个小独幕剧,语言上既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形式不拘,符合新课程改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改写呢?
一.理解古典诗词的主旨
诗词改写首先要明白作品的主旨,这是改写的灵魂,不可偏废。改写时要紧紧抓住诗词的主旨,围绕诗词主旨去合理,大胆的想象,因为主题是想象的依据,暗示了人物的合理发展,透漏了作品的情感,改写时把握住主题就能合理的引申拓展,在改写中不能依据现代人的思维,设计古代的情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人教版《语文》必修4柳永的《雨霖铃》主要表现抒情主人公和朋友即将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人生失意,惆怅的情感,面对红颜知己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分离的一种情结,改写时要围绕这个难舍难分这个主题来进行设计情节、组织语言。
二.分析古典诗词的意象
意象就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具有独特的画面感。让学生分析提炼古代诗歌的意象,为全面改写奠定基础,每首诗歌都会通过一个个意象,来组成一幅幅画面,表达某种情感。意象组合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情节,这些意象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围绕这些意象适当的扩展语句,就会组成一幅含义丰富的场面。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一句,“寒蝉”“骤雨”这两个意象交代了离别的时间、氛围、情景,传达出一种离别的悲伤情绪,据此可改写为:一个深秋的傍晚,京城汴京郊外,一场暴雨刚刚停息,寒蝉迫不及待地在树上凄凉地鸣叫,仿佛要挽留匆匆而去的时光,薄雾弥漫,远处山影朦朦胧胧,近处小河影影憬憬地延伸到远处。
三.研究古典诗词的手法
《书》云:“诗言志。”即是说,无论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从表达的途径上来讲,一是不借助外物,直接来表达,即直抒胸臆;二是借助外物,间接地来表达。从诗歌创作的实地来看,第二种即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在诗歌中所占多数。因为,诗是含蓄的,诗人总要借助外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或物、或景、或事、或古迹,所以,根据诗人借助的外物的不同,又可以把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诗歌分为“借物、借景、借事、借古迹”4类加上前面的“直抒胸臆”,共是5类。像不借助外物诗属于直抒胸臆手法运用,咏物言志诗采用托物言志手法,而咏怀古迹诗则采用借古讽今手法。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此外还有修辞手法及句子方面的细节描写等,明确了诗词的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里的人物情感,有助于自己设计情节、组织语言。《雨霖铃》上阕写实,下阕写虚,虚实结合,既写了离别前和离别时的伤感,又想象了离别后的孤独、凄凉,改写时需结合现实和想象。人教版《语文》必修4李清照的《醉花阴》下阕将自己和黄花(即菊花)相对比,表现了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消瘦的愁容,改写时就要将这两者都体现出来。
四.想象古典诗词的情节
诗词改写不能只是拘于原作的简单重复,要围绕诗词合理地展开联想,进行大胆地想象,揣测作品的场景、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构思。如刻画人物,就要合理的想象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同时设计好人物的动作,可能要说的话;也可以挖掘人物的深层性格,跳出作品,重新设计情节,在设计情节时不能游离作品的主题。《雨霖铃》中“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如果没有合理的想象是很难改写的,有的同学只是把这两句话进行翻译:在都城外和送行的朋友喝酒,很没有心情,正在分别是时,传来了开船的声音。像这样的改写没有情节,也没有文采,说明对诗歌没有展开合理的想象。这两句通过想象可改写为:京城外,黄昏后,长亭边,一个临时为离人搭建的帐篷里,筵席上摆放着两个斟满酒的杯子和几盘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与情人呆呆站立,一双无力的手紧握着对方,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相互望着对方,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屋外水面上停一只乌篷小船,一位老艄公正对着帐篷里这对情人使劲地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一片蒙蒙雾气。这一段里有合理地想象,吃饭的情景,开船人的大声喊叫,人物的动作、情态,这些都是在改写时的合理加工的,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五.语言应散文化
诗词本身就比较含蓄,诗词改写就是通过学生对诗词语言的触动而引发合理地想象完成的创新作文,改写后的语言,应有抒情性、描写性这样的特点,语言要有文采,应选准几个重点词进行扩展语句,句子语言可短可长,也可综合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诗词本身跳跃性比较大,散文语言优美,具有诗情画意的特点,借助散文就可以把诗歌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来。李清照的《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词中下阕写作者在重阳节到菊园饮酒的情景,通过东篱、黄昏、盈袖、西风、黄花等意象抒发情感,改写时需抓住这几个点,用优美的散文化语言描述出来:黄昏后,愁闷无比的“我”带几杯淡酒到菊园,在这里,菊香四溢,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盈满了“我”的衣袖。正逢重阳佳节,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处异地,此情此景,怎不让人相思愁绝,默然伤神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门帘,让人更感凄凉,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吗?语言基本以抒情为主,很有文采,贴合抒情主人公的心态。如果采用大段的议论则损害了古典诗词的美感,有些怀古诗词可以在一段景物描写、故事描写后适当的加一两句精要的议论来画龙点睛。
对那些主题深刻,情节复杂,人物思想感情丰富的古典诗词适宜改写成独幕剧,独幕剧属于话剧的一部分,需设计好人物对话、故事情节、独白、舞台说明、灯光等方面内容,其中人物对话是关键,独幕剧靠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直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应简练,故事的场景变化不宜太多,两三个场景即可。独幕剧本身就是一篇大作文,可以考察出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如果能将学生编写的独幕剧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表演出来,效果会更好。
诗词改写应坚持由易到难、由浅显到复杂、由片断到成文的顺序来训练,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授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六七名学生,先让学生在各小组展示自己改写的诗词,朗读自己的习作,选出本小组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再变换改写文体,比如改换成写独幕剧,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附学生习作《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大道旁分手情景:
兰芝: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仲卿,你就别往前送了吧【擦泪状】
仲卿【拉着兰芝的手】:兰芝你暂时先回娘家住,我很快就回来接你的。
兰芝【抹泪状】:哎,别再说接不接的话了吧,我走出了焦家的门,恐怕再也进不去了啊!
仲卿【急切的,把兰芝的手放在唇边】:你可千万别胡思乱想啊,我发誓:一定劝母亲改变主意,她不改变,我死都不会再娶!
兰芝【急忙作捂嘴状】:不要说这么不吉利的话,我知道你的心,我的心何尝不是这样呢,但是我哥哥的脾气很暴躁,不一定允许我任性等你,想到这些我就心如刀绞啊!
仲卿【拿着兰芝的双手,放在心口】:我不管那么多,我只要你记住,不要放弃我们夫妻的情分,我会想办法的,我会尽快的回来接你,相信我啊,兰芝,你一定要相信我啊!
兰芝【深情的望着仲卿的脸】:你可快点来啊!【唱】红藕香残玉簟秋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张德昌,教师,现居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