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11期 ID: 406287

  

外源类词缀的形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 梅学芳

  汉语属形态不发达的语言,只有少量的典型词缀,由词缀参与的派生构词法不是汉语的主要构词法。其主要构词方式是复合式,近年来,受社会环境和语言接触的影响,新词新语不断涌现,一些词根语素出现了词缀化的倾向,于是实语素和典型语素之间出现了一批构词能力很强的构词成分,吕叔湘先生将此类构词成分称为“类词缀”,根据其构词位置,可分别称作“类前缀”和“类后缀”。类词缀是与汉语中“子、儿、头、阿、老”等所谓典型词缀相比较而言,类词缀以类似类典型词缀而得名。类词缀的日渐增多已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任何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来语的影响,从而使自身的语言系统发生变化。英语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派生、合成和转化,其中派生构词法是最能产、最重要的构词法。一般认为派生构词法就是通过在词根、词干上加前、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在与英语的接触过程中,汉语势必接触到英语派生词,通过翻译借入了大量的词汇,同时就产生了一批汉语类词缀。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与其说类词缀是类似汉语词缀,倒不如说其更类似英语词缀。观察文献中所列举的外来类词缀,它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翻译英语词缀和单词而来的,其中有许多与英语词缀还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类词缀的来源与英语词汇系统存在密切的关系。
  尽管新生汉语类词缀大多是从英语中吸收发展而来,但他们演变成类词缀的过程却不尽相同。现就类词缀的直接来源、译入方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来源看
  直接从英语翻译而来的类词缀。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触日益密切,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汉字系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大量英语词汇被引入到汉语词汇系统中,同时在语法方面由于意义和形式的需要则出现了大量外来类词缀。如:吧(-bar):酒吧、网吧,后(post-):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硬(hard-):硬件、硬盘等。
  从日语借入、翻译而来的类词缀。新生汉语类词缀中有一部分是日语根据英语词缀的意思利用汉语语素造出一个类词缀来,然后传入汉字系统中,但其根本仍是对英语的翻译,我们借用日语中的汉字,但不读日语的读音而读汉字的读音。如性(-ty,-ness,-tance),主义(-ism)等。又如“-控”:收藏控、自拍控、微博控。“控”是来自日语的音译语素,在日语中的发音是"コン"(kon)。萝莉控:ロリター?コンプレックス(Lolita Complex)。控的发音"コン"最初来自英语单词complex的前半部分“com-”,complex意思是对…有情结、迷恋到不正常的精神状态,所以“控”就是“具有…情结的人或极度喜欢某事物的人”,这个语素是随着日本动漫或漫画传入中国进入汉字系统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汉化,而且其意义也逐渐泛化(即其语义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另一个例子是“族”,也是由日语借入汉字系统。二战以后日语中就开始出现了“社用族”一词,意指利用公款吃喝的人,此后每年都会诞生一些“-族”的流行词汇,随后传入汉字系统,“-族”指具有相同属性的一类人。如“上班族”、“月光族”、“追星族”、“啃老族”等。
  二.从翻译方式看
  由翻译英语派生词缀而来的类词缀。英语词汇以派生词为主,所以英语里存在大量的词缀,包括前缀、中缀和后缀,中缀数量极少,主要是前缀和后缀。汉语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受外来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产生了一批类词缀。汉语在翻译派生词时一般是采取意译或音译并作汉语式调整,为了既忠实于源语的语义和形式,同时兼顾汉人的文化与心理,仿译了一大批汉语类词缀。
  (一)由翻译英语派生词缀而来的类词缀
  意译:
  化(-ize):标准化、军事化、欧化
  非(not-,non-,un-):非正式、非政府、非常规
  反(anti-):反腐败、反倾销、反病毒
  超(ultra-,super-):超负荷、超声波、超音速
  亚或次(sec-,sub-):亚健康、次品、次声波
  者或手(-ist,-er,-or,-ant):劳动者、吸烟者、歌手
  论或主义(-ism):无神论、单边主义、健康主义
  多(multi-):多层次、多视角、多方位
  后(post-):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911时代
  性(-ty,-tance, -ness):可能性、偶然性、必要性
  微(micro-):微电子、微生物、微波
  预(pre-):预知、预言、预示
  半(semi-):半导体、半成品、半决赛
  度(-th):高度、宽度、强度
  音译:
  迷你(mini-):迷你裙、迷你巴士
  泛(pan-):泛大陆、泛神论、泛宇宙论
  (二)由翻译英语单词或短语而来的类词缀
  由翻译英语单词而来的类词缀。这些英语单词主要是通过音译进入汉语。
  如:秀(show)、吧(bar)、的(taxi)、客(hacker)、模(model)、卡(card)、巴(bus)、咖(coffee)、啤(beer)、晒(share)、走(go)等。
  一部分单词在音译时被简缩成单音节语素,如taxi—的,bus—巴,coffee—咖,从而代替原来的那个单词的整体意义,与其它表示区别类型的语素一起构成词语,如大巴、小巴、快巴;黑咖、浓咖、奶咖等。
  由翻译英语合成词或短语而来的类词缀。这类类词缀主要是通过意译的方式进入汉语的。
  如:软(soft)、硬(hard)、零(zero)、率(rate)、界(field)、门(-gate)、中心(-center)、领(collar)等。
  相比较而言,意译类词缀比音译类词缀更大地程度上建立在汉语自身词汇材料基础上,存在土壤相当肥沃。所以,意译类词缀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适用范围上都远远超过音译类词缀。同时,与类后缀相比,类前缀的构词能力较低。   总之,绝大多数的新生类词缀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英语,它们有的就是英语词缀的汉译形式,有的是英语单词的汉译,少数虽然是从日语中借入的(如、“控”、 “性”、“主义”), 但其最终来源还是跟英语有联系。因此,类词缀的来源与英语词汇系统关系十分密切。
  新生类词缀的不断涌现,体现了中国社会交际的需要,同时也对汉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一)类词缀在进入汉语系统后融入到汉语固有的词汇结构中,对丰富汉语词汇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化。词汇对社会的发展变迁最为敏感,当今社会急剧发展变化,汉语词汇势必需要不断更新、丰富。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对汉语影响最大,英语中带有某些新观念、新思想的语素或词被翻译到汉语后,反复组建新词,这就出现了类词缀。而这些类词缀一经产生,通过语言类推机制就不再局限于仿译外来词了,它们也可以不断创造汉语新词语,从而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手段。所以说,类词缀以其高度的能产性和较强的结合能力在汉语新词语的创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社会的交际需要。
  (二)类词缀为汉语语素增加了新义,促进了现代汉语一词多义的进程。一个语素一旦有了词缀化倾向,在语义上表现很明显,即语义偏离和语义泛化。如“家”,词缀化后,其意义不是“家庭、人家”之意,而是指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如“科学家”、“政治家”、“音乐家”等。另一方面,语素作词根时,语义相当具体。一旦词缀化,语义就有了泛化的倾向。如“客”本指“外来的人”,现在有“黑客”、“闪客”、“拼客”,指的是“某类网络新人群”。而一部分新生类词缀,尤其是音译的类词缀由英语翻译过来之后,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产生了与原有的汉语语素不同的意义,如“晒”、“秀”、“客”等。
  (三)类词缀强化了现代汉语词语多音节化的趋势。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补偿语音的简化和交流的需要,双音节词逐渐取得优势地位。现在由类词缀产生的新词大部分为多音节词,这显然是与社会的发展与思维的丰富密切相关的,如“捐款门”、“软实力”、“迷你汽车”、“超现实主义”等。
  总之,日渐增多的新生类词缀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值得人们深入探究。这些类词缀的存在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从外语中引进的一些类词缀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汉语自身体系,更是汉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类词缀的产生不会影响汉语原有的构词法,它不可能改变现代汉语造词的固有的主要模式,即字义合成。派生构词法不可能成为汉语的主导的构词方式,而且受外来词影响形成的类词缀只是汉语类词缀的一部分,类词缀的本身更多的是依赖汉语系统本身的发展和演化。因此,在对汉语构词法的研究上,我们还是应着眼于汉语自身的特点,立足于汉语固有的构词模式和构词规律,才不至于走入误区。
  梅学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外源类词缀的形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