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主要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田野上散步时发生的一些小事,在这些小事中却蕴含着家人之间的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根据本文通过日常小事表现家庭亲情的写作特色,我以“情”字作为贯穿全文教学的主线,创设和谐的教学意境,营造愉悦的情感氛围,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巧设导语——激真情
为了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能走进家庭生活的情感氛围,我举了两个极细微的生活事例做导语:
1 夕阳西下,父亲与三岁的儿子在散步,儿子举着红彤彤的大苹果让父亲削,可父亲忘记了带水果刀。于是,肥胖的父亲蹲下来,手捧苹果,开始了那漫长而感人的动作——帮儿子啃苹果。
2 “几年前,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带突然断了,眼看就到发车时间,我母亲这时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替我把旅行包紧紧系牢。我不知道她没有裤腰带是怎么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作家陈傻子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的是母亲的这根裤腰带。
听完这两个例子,学生深有感触,纷纷表述了对以上父亲、母亲对儿子之爱的理解,同时体会到了“父母之爱,无时不在”这句话的含义。这样的新课导语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为他们学习新课进行了有效的情感预热。
二、感知课文——明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本文表达的感情,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充分感知课文,进而了解文章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所写家庭生活,只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通过祖孙三代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日常小事,来表现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以及真挚的血缘亲情。
三、抓住个性——悟真情
本文的个性之一就是运用细节写小事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情感。抓住了细节,便能把握住领悟真情的钥匙。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通过“勾、画、批、评”文中的细节领悟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如:“后来发生了分歧”,“我决心委屈儿子”这个典型的心理细节描写,不仅折射出“我”对儿子的疼爱,更可以看出“我”虽爱幼却更尊老的高尚情感。又如:“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平常的话语,把风烛残年的老母亲既体谅儿子又疼爱孙子的真情表达得令人心动。还有,“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而且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透过这个镜头,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中年人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这一细节把“扶老携幼”换成了“背老背幼”,而且是那样的精心,那样的投入,着实让人感动。在学生自学、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只有抓住了本文通过细节写小事的写法,就可深深领悟到文章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家庭亲情。
本文的个性之二是文章的语言极富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凝练概括,含义深刻,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落实到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生反复诵读,激发他们用心去品味字里行间蕴涵的真情。如:“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言外之意,母亲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我伴她的时日已短,所以我作出“走大路”的决定。这简短的一句话,把儿子虽爱幼但更尊老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文中诸如这样的语言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在学生抓住本文特色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本文正是从日常生活小事写起,抒写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真情,它借助于生活中的细节及凝练的语言。托起了这幸福和睦的一家。板书如下:
这样的板书将文章的内容、写法及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领悟更为深透。
四、联系生活——诉真情
当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心灵与作品的感情发生共鸣时,教师因势利导,运用几句恰如其分的富有魅力的话语,激发学生联系实际诉说自己的家庭亲情故事。这时,教师的几句话非常重要,它是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接的纽带,是弹奏学生情感的琴弦。在教师真诚话语的感召下,学生会敞开心扉,彼此交流动人的家庭亲情故事,弹奏“爱”的旋律、人性美的乐章。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亲情之爱,也为写作储存了真实的充足的材料。
五、迁移指导——写真情
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了写作方法并会迁移运用。结合本文从日常生活小事写起运用细节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特色,我要求学生选择家庭亲情故事中最感人的镜头,运用细节写真情。
总之,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以“情”字作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地设置教学环节,寓听、读、说、写的能力训练于“爱”的情感教学之中,做到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同时,也期望这种教法能为教师教学情感类记叙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