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4期 ID: 377170

  

寓意深刻 形象生动

◇ 董齐

  《黔之驴》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所作的一组寓言《三戒》中的一则。另两则是《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相比而言,《黔之驴》最为人们所熟知。它以极富讽刺性的深刻寓意和生动鲜明的形象塑造,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黔之驴》通过写一只貌似强大而实际上毫无过人之处的驴子,被运到贵州以后,起初把老虎给吓住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驴子逐渐暴露其虚弱的本质,最终被老虎吃掉,落了个可悲的下场。文中的驴子外强中干,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小人的写照。长期的贬谪生活,使得柳宗元不仅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而且能够以客观、冷静的心态去透视上层统治的腐败,所谓“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引自《三戒》小序),显示出一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因此,《黔之驴》的深刻寓意不仅在于讽刺那些蠢笨自大、虚有其表的权贵小人,更在于启示人们:面对那些强大的敌人,不要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柳宗元在寓言创作中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在《黔之驴》中,写老虎,侧重表现其对驴子的观察,特别是“见”、“窥”、“视”三个动词,把老虎的观察过程刻画得既层次清晰,又细致人微,使得小老虎机敏而不服输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写驴子,则运用正面写和侧面写相结合,又以侧面烘托为主的方法。写其形:“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写其声:“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写其技:“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通过这些描写,把驴子色厉内荏的丑恶嘴脸充分表现出来,令人觉得其可鄙又可悲。这样的故事虽然是夸张的,但结局却是非常合理的。
  在寓言创作上,柳宗元超越了先秦寓言的片段形式,是他第一个将中国古代的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可以认为,《黔之驴》代表着柳宗元寓言创作的成就。

寓意深刻 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