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讨论初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即复习课的有效教学问题。长期以来,通过大量听课,笔者发现语文复习课上“自我放逐”现象还依然存在。复习课就是练习课,讲评课就是对答案……这些低效复习无疑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本就任务繁重的考生更感“山重水复”、“一头雾水”。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 “山重水复”的门槛,迎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已成为语文复习课不可回避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复习课才是高效的?笔者认为,语文复习课要达到有效以至高效,离不开以下四个关键词,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力求适宜
适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复习课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对教学内容难易度把握不当是当前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经常听到初中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大讲特讲文言虚词“之”的几种用法。诸如结构助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术语在课堂上层出不穷。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并未觉察这是内容过难。这种难度并不能证明教师本身有多高水平,相反,恰恰暴露了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度把握不准。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繁简度。有的教师认为,毕业班课时紧张,复习课特别要讲究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能简单以教的数量来定,而应当以学的方式、过程及其质量作为评价的指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考点,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准确把握考点,艺术地处理考点,科学补充材料,善于合理剪裁,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例如,同样是作文指导课,有的教师从审题、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逐一讲解指导,然后布置作文训练。这种复习课的容量是大的,密度是高的,但其复习的每一点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重难点无法突破,其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另一堂课则抓住其中的一点如怎样审题讲深讲透:考场作文审题的常见误区、审题时的一般步骤、审题时常用方法、审题时应养成的良好习惯等,每一点均有具体例证,每一个例证均从正反两方面指导分析。这样的复习课,自然是有效的、高效的。
第三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一点对试卷讲评课尤其重要。很多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往往追求面面俱到,逐题讲解,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屑一听。有的教师则仔细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作出科学的归纳与分析,查找出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设计出矫正练习,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当然这里还需要教师能对试题作出科学的评判,对有些不科学且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要大胆舍弃,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学方法力求灵活
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模式通常是单一枯燥的讲练结合。笔者认为,不同的复习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新授课一般讲究目标达成,力求一课一得,忌贪多求全。而讲评课则采取案例呈现法,正反比照,对学生启发性强。毕业班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常伴有心理疲倦期,如果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记住这一天”时,习作前主要围绕“如何选材”来指导,然后向学生当场叫板:老师今天也跟你们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篇命题作文,看看谁选材更新颖、更富有意义、更有真情实感。这一形式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给本来沉闷的写作训练带来了活力。当然,比较理想的复习课型基本按照“考点要求——例题示范——当堂练习——及时讲评——迁移训练”这一模式来操作。语文复习课应追求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更新,这样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教学思路力求科学
当前有不少语文复习课思路不清,点拨不到位,甚至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复习课学生听了不知所云,真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其实很多试题在答题时要讲究一定思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晰的答题思路及可操作的答题步骤和方法。譬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时,就曾给出“十六字方针”——审题要准,思路要清,指向要明,采点要全。具体操作时要过三关:即审题、构思和表达。笔者在讲评2007年宁波中考语文第14题时,就分了三个步骤。
(原题)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句话。
示例:
句子:一波波湖水,犹如一页页史书,记叙了当年他们曾经结伴月湖的佳话。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用“一波波湖水”比作“一页页史书”,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驻足月湖的名人大儒之众多,月湖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
句子:在喧喧闹闹的市中心里,卧着一环清清的湖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审题要注意:本题属于语言品味题。借助示例,赏析时可从修辞的角度入手进行突破。第二步思路点拨:语言品味题一般要经过三环节,先确认修辞方法或描写方法,再联系语境分析修辞方法或描写方法,最后联系作者情感或中心谈表达效果。第三步是规范表达:规范的表达主要指分点答题,采点要全面、语言要通畅等。以上三个步骤完全围绕语言品味题如何才能得高分这一目标展开:看清题目要求,理清答题思路,然后组织语言表达。这正是解题的一般过程。这样的讲解过程是科学的,也是易于操作的。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卧”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湖小巧、妩媚、充满灵气的情态。或运用对比的修辞,“喧喧闹闹”和“一环清清”形成对比,突出月湖作为“街心净土,市内桃源”的妙处。(3分。说出修辞名称得1分,点出修辞内容得1分,说出修辞作用得1分)
四、教学评价力求准确
当堂练、及时评是复习课的有效方法。教师引导、讲解、评价的语言力求精练、简洁、准确。用最简洁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免啰嗦、杂乱,追求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点评,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语文复习课教学评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及时。最不好的做法是复习课变成练习课,而练习的答案过几天才公布出来,或者将答案贴在教室里,让学生自己看,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想的做法是当堂练、当堂评、当堂改。二是忌过松或过紧。学生的答案,教师的点评应该是准确的,即对错清楚,态度鲜明。不能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对学生的答案作无原则的肯定,需知试卷批改是采点给分,答案必须切中肯綮,简洁明了。当然,对学生答案评价也不能太严。有的教师对学生答案横挑鼻子竖挑眼,那是错误的。纠错固然重要,但发现并肯定学生答案的亮点比纠错更重要。如有的教师误解了命题人的意图,或对题目的要求作了过于狭窄的理解,在这样情况下,就会对学生作出苛刻的评价,学生也就少有成就感,从而影响了复习课的有效性。三是明晰。有些教师由于自身功力问题,缺乏必要的自信,从而迷信资料,迷信所谓的标准答案。在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时,无所适从,不能裁决。讲评模棱两可,点评不明晰,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复习的效果。长此以往,直接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丧失。
研究语文复习课的效率问题就是为了找寻一条“低投入、多产出”的捷径,笔者经常反思:教师课堂讲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了吗?学生的练习资料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吗?大量的课件制作所花的时间值得吗?大量的课外作业有做的必要吗?……当我们的教师对上述问题还是糊里糊涂的时候,又如何能让学生从复习时的“山重水复”飞越到复习后的“柳暗花明”呢?
(作者单位: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