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学生将做大量的试题,教师也将讲评较多的习题。那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笔者以为,关键要收放结合。
所谓“放”,即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放言”的机会,教师的讲评也要“放开”;所谓“收”,即试卷讲评不能一讲了之,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检查。
首先谈谈如何“放”。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 有些题,如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填空等,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翻阅资料、课本,或与同学交流、讨论就能够解决,老师就不必拿出时间来讲,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2. 哪些题可不讲或略讲,哪些题要详细地讲,不妨听听学生的声音,不妨“放手”让学生来决定。
讲评前,教师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或让学生填写“讲评需求表”来进行了解。这样,教师在讲评时,对大多数人要求讲评的题讲详讲细,对个别人要求讲评的题,可略讲或不讲。
二、课堂上让学生有“放言”的机会
讲评时,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能听到学生的声音,即学生不能只做“听者”、“记者”,还要做“发言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放言”:
1. 辩论。有些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有理即可。如“请就……谈谈你的看法”、“你会如何对待”、“你认为呢”等。教师可让学生组成“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
2. 畅谈考试的感受、经验、教训。在畅谈中,让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比如考试发挥不好或成绩下降,是因为紧张分心而思维不畅,还是因时间安排不当而没有做完试卷?是因答题范围、程度把握不准而使答题功亏一篑,还是因审题偏差而答非所问?当然,分析原因不能太笼统,更要结合具体问题去找原因。对发挥得好,或取得了好的成绩的同学,也要让他们把成功的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既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又促使学生考完之后去认真总结。
3. 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讲评前,教师指定几道题让学生登台讲评。讲评时,再由小组推荐或随机抽查,请一些学生上台讲评。这样学生准备充分,印象深刻,教师也会更轻松。
4. 朗读、背诵。阅读题选文中的精彩片断,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语段,考纲要求背诵的课文,讲评时,可让学生读读背背,讲评课上也可书声朗朗。
三、教师的讲评要“放开”
由于通过“放手”、“放言”,学生已解决了部分试题,所以每次教师就主要是针对高考复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讲评。讲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放开”:
1.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讲到某些文言实词时,可介绍一下该词形、义的演变过程;讲到某些修辞手法时,可举一些广告用语、公共场所的提示语、比赛解说辞中用到修辞的例子;讲到某种文学体裁时,可讲讲其发展演变及主要特点等知识。通过拓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增添了讲评的趣味性。
2. 以点带面,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系,明确概念。比如讲主谓倒装句时,可复习一下主谓句的分类,单复句的分类及句子的分类。这样,由一“点”带出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有了一张完整、清晰的知识网,既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快速审题,又有利于学生准确答题。同时,教师在讲评时,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要注意加以区别,如形象、意象、意境的区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区别。这样,学生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才会更加准确、清晰、牢固。
3.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每年的高考题虽然内容千变万化,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讲评时不能只是就题论题,而要通过引导、讲解,帮助学生找到规律,“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把握了这些规律,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并能举一反三,解题就会更快更准。
总之,教师讲评试卷时不仅要告诉学生试题的答案,还要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更要讲明做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高考复习时,对学生的审题、答题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尽量避免出现答题不得要领甚至答非所问、南辕北辙的现象。讲评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完整表达的良好习惯。
5. 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在讲评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让学生学会纵向、逆向、反向、多向、交叉、多形、辐射思维,对同一材料,多角度开掘、拓展,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多题对比训练。思维活了,才能尽快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比如讲评作文时,对同一道题,可让学生分别用“抓眼悟神、探因求果、辩证析理、类比联想、逆向思维”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种方法去打开思路,练习构思。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教师还可就学生平时的复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讲对待高考的态度,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还可以讲讲高考试卷的设题原理、命题特点、命题趋势,也可结合所讲试卷分析其结构、题型特点等。
以上,通过“放”,使一套试卷的讲评既有学生的动手、动口,也有教师的启发引导;既有不讲或略讲的题,也有重点讲评的题。这样讲评更有层次感、针对性、趣味性。
要想更好地利用试卷资源,使讲评真正收到实效,“放”了之后还要“收”。
所谓“收”,即教师要提出要求,要进行检查,每次练习或测试,如同经过了一次体检,发现了“病”一定要督促学生及时“医治”。每次讲评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分类记到“纠错本”上,将一些典型事例、精彩片断记到“素材本”上,要求学生对问题明显的作文进行修改或写一个提纲甚至重写。同时,教师还应检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解决没有,要求为“放言”准备的内容准备没有。教师讲评时,学生对试卷的错误纠正没有,该记的笔记记了没有。通过教师的督促、检查,让“试卷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高考复习时,如果在试卷讲评中做到既“放”又“收”,学生必能有所悟,有所得,讲评的效率就会更高。
(作者单位:城口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