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期 ID: 376835

  

妄评高考作文题

◇ 巫卫星

  本人非教育界知名人士,今天却要对高考作文题发表几句看法。
  虽然2008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但人们对高考试题特别是作文题优劣得失的评价声,依然是彼伏此起,不绝于耳;由于评价的角度不同,标准不一,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评论之前,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那么,评价高考作文题的标准应有哪些要求呢?我认为第一是它的公平性。所谓公平性是指大家共同站在一个起点上,没有谁能够有侥幸的优势。也就是:一要保证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二要不能让考生事先猜到题目,以防他们把宿构之作到时照搬上去。第二是它的可比性,即作文题要能够反映考生思辨能力的高下,或思想的深浅程度,也要能够反映考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从而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第三是它的激励性。就是说看到考题后,考生有一种写作冲动,思维能很快活跃起来。
  依据上面三个标准,首先我把全国卷I的作文题定为“最不公平的题”。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当然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的心,包括男女老少。这样一个超大新闻,许多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把它纳入了高考作文范围之内,其中不少学生都进行了写作演习,然后老师作了讲评;甚至有的老师写了范文。试想,用抗震救灾的材料作考题,能反映出考生几分真实的写作水平?有多少公正性?这样说来,此等国家大事就一定要排斥在考试之外吗?不是的,只是出题时转换一下角度,间接一点才好。其次,江苏省的作文题是“最幼稚的题”。“好奇心”这个题目能反映思想深度吗?需要思辨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怎样衡量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人做过调查,分别请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用此题目写作文,然后请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评过高考卷的语文老师评分,结果小学生的作文得分最高,初中生第二,高中生第三,研究生第四,大学生最低。是巧合吗?呵呵,这种情况恐怕是出题者始料未及的吧?再次,北京市的题目是“最不能激起写作欲望的题”。因为整个题目逻辑混乱,不严密。学生的观点中一会儿说要先放石头,一会儿又说先放水和沙子,前后矛盾。而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与前面的小故事也不太吻合。考生本来早已高度紧张,再被这样的作文题折腾一番,不昏头昏脑才怪呢!哪里还有什么写作激情?
  以上是妄评而已,以求方家指教。

妄评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