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期 ID: 376755

[ 李发祥 文选 ]   

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李发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以创新的思维、灵活的授课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要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必须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教师才能找到教好语文的源头活水。怎样才能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下面谈一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课文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大胆整合教材,选文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参与的乐趣。
  
  虽然新课程在教材的开发上倡导“一标多本”,教师和学生有选择某种版本做教材的权利。但在其选定的某版本中,也未必每篇课文都尽如人意。有些选文在编者看来符合学生实际,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见佳,某些篇目或由于写于某个特定的时期,或作者的视角不够独特,或作者文笔平平,或思想不够深刻,不但学生不喜欢,就是教师教起来也感觉没多大意思。于是,我大胆鼓励学生整合教材,剔除教材中不合时宜学起来比较费事的篇目。每学期的前两周,我并不急于上课,而是着手整合教材。我将整合教材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先要求学生通读教材若干遍,找出自己不喜欢的课文并说明理由,补充自己认为合适的篇目,然后将这些意见、建议交由全班学生讨论,最后确定取舍增补的篇目。这样,经过学生自己选择教材,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必须掌握许多资料才能有所取舍增补;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教材,学起来便格外认真了。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生机之趣”,编者选编了八篇文章,学生删去了四篇,自己补充了四篇。结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测试显示并没有降低课标要求。
  
  二、教法的运用上,积极采取师生换位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张扬个性、竞显风流。
  
  每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都交由学习小组自主研读、合作学习、探究确定,教师所做的只是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的真知灼见搭建平台。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就某一问题,或妙语连珠或唇枪舌剑或互相唱和,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张扬了个性,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作为教师,我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节奏的调控者,学生合作学习的交流者,小组成员平等者的首席等,走下神圣的讲坛,放弃“师道尊严”,和学生一道学习,一起感受学习的快乐。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交流本课收获,我事先丝毫没有流露出自己对齐威王和邹忌的任何看法,只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侧面分析。学生中有的赞扬齐威王从善如流善于治国;有的表扬邹忌胸有成竹,巧舌如簧;有的质疑伴君如伴虎,齐威王焉能如此大度,故事是否真实;有的要效仿邹忌精神为学校建设建言献策;有的由课文引向社会,抨击任人唯亲、不善于纳谏的现象;有的批判现在某些下属善于揣摩领导意图,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左右逢源,看似和谐,实则误国。整堂课只有学生思维的碰撞,感情的传递,意识的交流,教师只参与其中。正是由于我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大胆发挥,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作文的训练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启智导趣,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生活素材,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情随心动,文思飞扬,汪洋恣肆。
  
  在不降低《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写作能力培养的前提下,作文训练无论从内容的选择上还是训练形式的选用上,都由学习小组讨论确定。学习小组可根据国内外重大时事发表评论,也可就身边人事交流看法;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写读后感,也可以重新进行创作;可以为广告公司拟广告,也可以为某项活动提方案;可以写随笔,也可以写诗歌编对联;可以走出课堂搞新闻调查,也可以对某些人物进行专访……只要学习小组成员同意,只要学生自己有写作意愿,可随时随地进行写作。这种不受时空限制,不受条件制约的训练形式,既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渲,更激发了学生写作欲望,使他们才思喷涌而出,不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如学习了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学生对这篇小说独特的情节构思、人物形象的多元理解、主题把握的多样化等非常感兴趣,学习小组讨论写作,有的续写《得知真相后的玛蒂尔德》,有的交流《从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有的感言《小说的多样主题来源于社会的复杂》,有的慨叹故事情节《不露痕迹引人入胜》,有的干脆将此文改编为电视剧……读来,不论是内容还是文采,皆有可品味之处。
  
  四、作业的设计上,以创新性、情感性、开放性题目为主,学生自选内容自编题型,让学生每一次作业都是内心体验的释放,每做一次作业,都有新的收获。
  
  作业设计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自主、创新的空间,把作业当做展示自己才华、提高自己能力的平台,抽时间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形成习惯,学生之间也重视交流,各方面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总之,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幸福着学习的幸福,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让他们在体验中张扬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这才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所在,这也是语文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

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