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期 ID: 376816

  

作文创新教学之换位方式

◇ 黄灶林

  写作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由于选材的千差万别,写作方式的千变万化,所以,一千个学生的笔下应该有一千个母亲。但是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都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构思,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又如何结尾等等,学生则严格按照要求来写作。这样的写作,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灵气、活力和个性。这种僵化思维的作文教学,会使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消失,进而产生厌倦写作的情绪。我们要创新作文教学,给学生广阔的、自由的写作空间,使学生能够写出富有灵气、充满活力、张扬个性的文章。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换个题目,激活思维
  
  每次上写作课,学生最关心的是作文的题目,他们总是习惯地问:“写什么题目的作文?”当看到诸如“难忘的一件事”、“美好的回忆”、“父亲”、“读书的重要性”之类的题目时,他们就变得无精打采,埋怨说:“又是这样的题目,多烦啊!”即使你后面的指导如何精彩,学生都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在作文的选题方面要努力创新,避免平淡乏味的命题,达到换个题目激活思维的效果。
  1.漫画式题目。漫画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幽默夸张、吸引眼球,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漫画式的题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有这样的一幅漫画:两个学生——某甲和某乙,某甲对某乙说:“你替我扫地,我给你一元钱。”说罢,一手拿钱,一手抓扫把,显示出得意洋洋的样子。如果让学生根据这幅漫画来写作,他们肯定会有许多说不完的话。但如果采用“中学生应该热爱劳动”、“劳动光荣”之类的命题让学生写作,他们肯定提不起多大的劲儿来。
  2.符号式题目。符号具体可感,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符号式的题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写作思维。生活中的符号是多种多样的,如字母、图形符号、阿拉伯数字等,都可以引入学生的写作题目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描写字母“H”的:“两脚踏实地,两手撑着天,横下一条心来做事,表现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气概。”对于这样的作文,学生乐写而不厌倦,很想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来。
  3.宽松式命题。命题作文能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和角度,但也往往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如同笼子里的小鸟,无法自由遨游广阔的天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在命题时,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表达的写作空间。例如,我们应该放弃“母亲”、“难忘的一件事”、“友情”、“梦想”这样的命题,改为“我爱你
  ”、“记住这一天”、“伴你同行”、“心中的彩虹”这样的命题或话题。
  
  二、换个角度,书写生活
  
  平时,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总是愿意教给他们一些固定的模式。例如,写“亲情”、“友情”之类的文章,就告诉学生通过写亲人、朋友关心帮助自己的一些事例来表现主题;写“风景”之类的文章,就要写一些自然景物怎样美来表现主题。这对初学写作的学生的确有较大的帮助,但久而久之,就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但不能写出一篇有创意的文章。这类文章写得多了,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讨厌写作。《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阶段目标中就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以,在进行类似的作文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换个角度来书写生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写有关“风景”之类的文章,我们引导学生从细处入手,写活一处。一个学生在写家乡的风景时,就只写了一条小溪,写它的清澈、甘甜、“歌声”与自己难忘的往事,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写有关“亲情”之类的文章,我们引导学生从侧面人手,使文章更耐人寻味。一个学生在写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时,就写到母亲从不帮“我”洗脏衣服,生日时也不给“我”买礼物,在学校遇到委屈时也不让“我”回家“避难”,最后,“我”才从偷听父母的对话中理解到母亲对“我”用心良苦的爱。读完之后,令人回味。
  所以说,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来书写生活,通过“以小见大”、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写法,将生活写得多姿多彩,使得文章富有创意、意味深远、引人入胜。
  
  三、换种构思,闪烁智慧
  
  现在,学生大多都是对应地按题目的要求构思,这种流向单一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导致出现很多结构雷同的文章,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比如,以“关爱”为话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大部分学生都会正面落笔,先写关爱者的感人之事,然后抒发被关爱者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文章单调乏味,缺乏创意。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构思时,要有所创新,换种构思,使学生的作文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智慧。
  1.情节跌宕起伏。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了使文章的情节跌宕起伏,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情节的安排上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例如《铁骑兵》在情节安排上,设置了多处悬念:这些骑兵掉队后会遇到什么危险,这座城是什么城,这条河是什么河。细细读来,余味无穷。
  2.思路独特创新。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歌颂母爱的伟大,开篇却先写母亲说话啰嗦,穿着老土,买东西斤斤计较,然后写在“我”得了重病、父亲又不在的情况下,她是如何坚强地挑起全家重担,最后才写出对母爱的深深感悟。独特创新的写作思路,往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使人为之振奋。
  3.结构新颖有创意。将数学“证明”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已知”、“求证”、“证明”等部分;将辩论赛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辩题”、“正方”、“反方”等部分;将病历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姓名”、“性别”、“年龄”、“症状”、“病因”、“处方”等部分……这些结构新颖有创意的写法,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使他们的作文多姿多彩。
  
  四、换类语言,点化文章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可见,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文贵在新,新颖创新的语言会使史章变得熠熠生辉。
  1.巧用修辞。例如,巧用比喻:“在家里,我是地球,妈妈是月亮,月亮总是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转。”巧用拟人:“太阳吐出火红的舌头舔着每一寸土地,所有的树木都打起瞌睡来。”
  2.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闪烁着作者的智慧,文章活泼不呆滞,读之如沐春风。例如:“同桌的口袋里并不富有,他的身材却先富起来,跟他一起坐,总是感觉凳子在摇晃,真的非常害怕哪一时刻会突然发生地震。”“她总是幻想自己是个仙女。一次,她在五楼放飞一团纸屑,又开始幻想起来了。结果,她还没有进入梦境,便受到校长的亲自接见。”
  3.巧借熟语。例如:“他上课经常开小差,老师教育他,他却跟老师唱对台戏。结果,考试时大红灯笼高高挂。”
  4.巧引古诗词。例如:“我站在家乡的山头上,看着‘小桥流水人家’,‘月是故乡明’的感觉油然而生。”
  以上四种作文创新教学的换位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的、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自由的、广阔的写作空间,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激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灵感。

作文创新教学之换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