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期 ID: 376776

  

“越”字释疑

◇ 刘建勇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收录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本对“越明年”的注释是:“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1045年)。”《教参》上也是这样翻译的。“越”字被解释为“及、到”的意思。笔者对此注释产生了怀疑。一是在古代汉语中没有看到过“越”当“及、到”讲的,二是滕子京真的如此厉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能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再说本文的主旨不在于表现滕子京的能力,而在于表现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带着疑惑,笔者查阅了一些工具书。
  《辞海》(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109页):越yue1.度过。如翻山越岭。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2.经过。《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3.超出、躐等。如越级、越权。4.远。《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厚成叔吊于卫,曰:‘寡君使瘠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境),若之何不吊?”5.迂阔。《国语·鲁语上》:“越哉,臧孙之为政也!”6.远扬、宣扬。《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7.消散。《左传·昭公四年》:“风不越而杀。”8.失坠、坠落。《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9.通“夺”,抢劫。《书·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10.通“愈”,愈加。11.通“于”。《书-大诰》:“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孔安国传:“西土人亦不安,于此蠢动。”12.通“与”。13.作语助,无义。14.古国名。15.姓。春秋时齐有越石父。
  《新华词典》(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039页):越yue1.跨过。2.超出、超过。3.昂扬。4.副词。5.周代诸侯国。
  《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761页):越yue1.翻过、跨过。2.超出、超过。3.愈加,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4.远扬、高昂。5.抢劫。6.坠落。
  《新华字典》(2005年1月上海第204次印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594页):越yue1.度过,超出。①度过阻碍。②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围。③经过:越冬。2.扬起,昂扬:声音清越。3.副词,越……越……,表示程度加深。4.抢夺:杀人越货。5.周代诸侯国名。
  通过以上这些权威的工具书对“越”字注释的比较、对照,《辞海》的注释是最为全面的,但都没有“及,到”这种解释。笔者还在网上进行了查阅:越yue形声。从走,钺声。本义:经过,越过。《说文》:越,度也。《广雅》:越,渡也。
  由此看来,对“越明年”中“越”字最好的解释就是它的本义:经过,越过。因此,“越明年”应当解释为:过了第二年,即庆历六年(1046年),滕子京才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越”字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