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期 ID: 376819

  

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

◇ 于振波

  每次作文阅卷,总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文章,语言平淡直白,或啰嗦空洞,或晦涩难懂。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从根本上讲,这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揣摩和语言积累,更需平时的反复练笔,这都是老生常谈。但平时应阅读些什么,揣摩些什么,积累些什么,又要练习些什么,才会使文章的语言表现力获得迅速提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指导点拨。
  其实有文采的文章,无非是遣词用句贴切恰当,句式选择、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大都恰到好处,这其中自有方法可循。因此要指导学生选择那些有文采的经典文章,围绕这几个方面,反复读,把出彩的语言画出来,反复揣摩体会,弄明白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还要把感受深刻的地方记下来,反复推敲,并在练笔中加以运用,熟能生巧,最终内化为己有。
  下面具体谈一谈。
  
  一、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多种修辞并用,效果更佳。现以排比、比喻、引用三种常见的修辞为例。
  排比句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能有效地提高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一个学生写的《花季》是这样结尾的:“花季的我们有灿烂的笑容,花季的我们有满满的爱心,花季的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花季的我们有道不尽的遐想。我们爱生活,爱自然,爱一切的一切,哦,花季的我们,我们的花季。”这种以排比句为形式的结尾,一唱三叹,构成语言的回环之美,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观,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如高考作文《理性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感情如佳期如迷梦,如朦胧的月光一样虚幻地笼罩在你的思绪中,虽然美,但是纵使你有洞明一切的雪亮智慧的双眼也难在情感的月光下一任目光驰骋鸟瞰。而理性,则是明艳的阳光,它慷慨地洒向宇宙空间,哪怕是枝叶繁生的丛林,哪怕是污浊游荡的大海,哪怕是遥远的孤独的星球,都可以让你一睹宇宙本色阳光下的真实之美。”你看,使用比喻,把非常抽象的概念描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通俗易懂。更为可贵之处在于把比喻同排比合用,达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言警句、人物典故,是提升文章内蕴和语言文学性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显示你的文学修养,又能为你的文章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例如《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二、准确选择修饰语
  
  准确选择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摹状词、色彩词等),能让文章熠熠生辉,充满画面的立体感。例如:
  原句:马路上过来一辆小车。
  改句:马路上吱吱呀呀(拟声词)地过来一辆小车。
  原句: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
  改句: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几铲(数量词)煤,那红(形容词)火苗就腾腾地(摹状词)窜起来了。
  虽几字之差,文句便大为改观。这种具体描写,能引起读者的想象,给人一种形象美,文章也不再干瘪瘦削,而显得细腻丰腴了。
  
  三、恰当运用叠字
  
  鲁迅《马上日记》这样描写北洋军阀横冲直撞的声势:
  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少顷,又是一辆,又是一辆,又是一辆……车中看不分明,但见金边帽。
  这些叠词不动声色地把北洋军阀的人多车多、来势汹汹的气势描绘出来了。
  
  四、句式多变,彰显参差美
  
  多种句式结合使用,可使文章摇曳多姿、鲜活生动。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钩连,给人以参差美。除陈述句外,还可运用感叹句、双重否定句、倒装句等。
  
  五、运用幽默语,给人以艺术美
  
  幽默语如同跳动的音符,能为文章增添不尽的趣味,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它妙趣横生,诙谐之间个性尽显。例如:
  1.不知什么时候,我竟成了家里的“国宝”。
  2.现在哪个青年不爱美,我是“血可流,头可断。发型千万不可乱”。
  作文中,根据情况,在恰当的地方来几句恰当的幽默,怎会不使文章的语言大为增色?所以,要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就要引导学生从多读“美文”人手,揣摩方法(句式、修辞、遣词用句等),积累材料(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幽默用语等),反复练笔。其中,准确地遣词用句最显功夫,其境界也最难达到,需要假以时日;至于其他方面,只要注意积累,留心应用,学成往往不难。虽然文章语言的魅力归根结底是—个人阅历与积累的体现,决非朝夕之功所能企及,但是,只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努力,持之以恒,不出一年半载,学生文章的语言必定会有极大的改善。

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