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1期 ID: 355649

[ 谭志鸿 文选 ]   

《〈宽容〉序言》精神新释

◇ 谭志鸿

  在传统的一般性理解中,人们往往将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先生在《〈宽容〉序言》中阐释的精神归结为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并把最后人们冲破律法与迷信专制的束缚、过上幸福生活的结局理解成进步对愚昧的胜利,宣扬了真理战胜无知的观念,从正面肯定真理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所有阻碍它前进的制度或人都将被证明是荒谬与错误的,以此劝告人们应该对新事物、新观念的萌发与发展持宽容态度。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界定自有道理。但从文本涉及的环境、人物与精神的关系来分析理解,应该可以得到更大的启发,从多个角度出发来阐释《宽容》精神的实质,可能更符合作者的本意。
  (一)对普通民众盲目愚昧的宽容。从作品的语言文字中,我们了解到“无知山谷”是封闭、愚昧、落后、浅薄的代名词。我们可以想见,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子中的普通人,他们的思想觉悟与见识能有多高:他们一贯接受的就是绝对遵从的教育;他们的反抗意识能有多强:可以说浅陋与顺从已经成了他们沿袭已久的习性,并经由传播性教育,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普遍民众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方面要求他们在某种固有秩序下能够理解先驱者行为的预见性与重大意义,并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显然勉为其难。并且目前他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可以安定地过着简单幸福生活的时候,美好而未知的充满危机的外部世界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没有太大诱惑力的,他们也很难认同和理解先驱者不顾生命危险,翻越千山万水去寻找更好家园的做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先驱者的悲剧是注定的,他们的做法缺乏足够的文化认同土壤。即使他们帮助人们找到了躲避灾难的水草丰美的乐园,这样的处境依然可能没有太大的改观,人们除了感激之外,可能没有更深的精神意义,因为他们解决的只是普通人的生存问题而不是观念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驱者找到美好家园后的回归具有特别的价值,他们以自身的见闻向人们宣扬美好家园存在的真实性,正是这样的宣讲会改变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动摇他们一直信奉的“山谷法则”,让他们认同和理解先驱者的做法,即使他们没有成为先驱者的坚定拥护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先驱者,不会成为权威的帮凶。作者在最后的结局中,并没有让无知愚昧的民众因为自己的盲从而遭受灭顶之灾,而是让人们循着先驱者的路找到了新的家园,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可以视作“宽容”精神的体现。所以“宽容”对于民众而言,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批评指责,而是启发诱导他们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对开创性行为持理解的态度,从而创设一种宽松的人文环境,软化封建统治思想以及其他传统权威形成的思想冻土。
  (二)对旧秩序的代表守旧老人的宽容。任何一种生存状态在进入相对有序状态以后,都有一种潜在的秩序和规则来维持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无知山谷”中,守旧老人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我们一眼就能发现守旧老人整天捧读的那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肯定是愚昧、无知的代表,我们可以诅咒他们的顽固不化、残忍凶狠;但作为规则与律法的代名词,我们又不得不理解这种现象的特殊性,无论是对守旧老人,还是山谷中的人们,他们都需要这样一个载体来作为他们信奉秩序、规则的象征。从维持现有状况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如果不是一场特殊的灾难降临,一代代的从普通民众中产生的所谓年长的智者会一直信守这些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法则,普通民众也会对其信仰终生。这样来想,当守旧老人拿起律法的武器,对先驱者施以惩罚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人们的赞同。守旧老人也是为了维护大众尽管可能是浅薄的幸福才主张杀死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先驱者,他们并不是谋求私利的暴君。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让满腹怨气的民众带走了顽固不化的守旧老人,使他们同样在新的居所过上幸福的日子,也是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所以,守旧老人的做法所产生的结果固然令人痛心,但更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如何确立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社会规则体系,让执行者不会拿着盲目、愚昧的律法去阻止人们对未来的创造与与探索,让信仰它的人们不会因为对新事物的怀疑而成为无恶意的帮凶。
  (三)对先驱者开拓创新的宽容。先驱者是无知山谷中的先知先觉者,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前赴后继、不惜殒命来发现和告诉人们外部世界的真相,他们执著探索的精神和无畏献身的勇气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独在无知山谷中存在,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这样的挑战与这样的迫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进行着激烈而不可扭转的斗争。人们总是习惯形成传统与权威,总是不能很宽厚地包容新生观念和事物。当我们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来审视这种现象,不难发现,每一次创新都会毫无例外地遭到强大的阻力,有时甚至会有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但每一次这样的创新都对人类文明或多或少地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从先驱者对人类文明的作用,以及对个人精神的肯定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社会制度及文化心理,能够对先驱者的做法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包容,而不是事后几十年或几百年再来树碑立传,以示褒扬。
  总而言之,真正的宽容精神不是新的战胜旧的这样简单的逻辑。重要的是形成理性、宽松的社会价值观,促使民众养成宽容的心态,社会形成宽容的秩序,先驱者才会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包容,才能避免同类悲剧的重演。
  (作者通联:湖北宜昌夷陵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