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1期 ID: 355642

  

章回小

◇ 王守诚 石翠青

  【教学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创意】指导学生编写回目。
  【创意说明】回目是章回小说最基本的标志,它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一章或一节的内容,多用对偶句。一般由人物、事件、地点以及与之有关的内容构成,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也有的回目对人物或事件做出评价,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其构成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人物+地点+事件”,“人物+时地+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评价+人(或事)+时地”,不一而足。
  编写回目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通过分析、归纳、修改、锤炼、交流切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创意优点】
  1.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而“回目”正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奇葩。
  2.近年高考有“对联”题型,而编写回目的要求与编写对联的要求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3.变“教法”演示为“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编写出精妙的回目,一是要掌握方法,二是要深入钻研课文,三是要对文字进行推敲锤炼,四是能主动讨论切磋。这样,学生活动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便形成了。
  4.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对课文进行了再创作,激活了思维,激发了兴趣。
  5.小说欣赏教学中,尚未见“编写回目”的教学案例,所以,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教学过程】
  (一)评价点拨,营造氛围。
  教师列举、评析《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中的精彩回目,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二)案例示范,指导方法。
  结合“创意说明”中有关内容,指导编写方法。
  (三)熟读课文,把握情节。
  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注意根据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试着加上小标题(实际上,小标题就是简单的回目)。
  (四)推敲锤炼,编写回目。
  在小标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编写对偶句式的回目。应该强调的是,对偶句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或相反,所以,为了避免重复,可用字、号、官职等替代人名,以使回目新颖。
  
  【平台展示】
  1.《林黛玉进贾府》回目展示:
  第一回 步步留心,黛玉初涉繁华地
  时时在意,颦儿拜见诸亲眷
  第二回 各具风采,三春出场
  嘘寒问暖,贾母示爱
  第三回 “我来迟了”——熙凤闪亮登场
  “该打该打”——辣子卖弄风骚
  第四回 林黛玉游历荣府
  众亲友闲话孽障
  第五回 天上掉下林妹妹
  似曾相识宝哥哥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回目展示:
  第一回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陆虞候酒馆设毒计
  第二回 店小二通报险情
  林教头买刀寻仇
  第三回 奇中奇,配军反得美差
  巧中巧,教头死里逃生
  第四回 草料场陆谦纵火
  山神庙林冲复仇
  第五回 奸佞当道,英雄家破人亡
  官逼民反,教头雪夜上山
  3.《失街亭》回目展示:
  第一回 调兵遣将司马懿欲夺要隘
  运筹帷幄诸葛亮议守街亭
  第二回 马参军立下军令状
  诸葛相轻信埋祸根
  第三回 刚愎自用 马谡屯兵山上
  权宜周旋王平扎营当道
  第四回 司马懿月下巡哨
  马幼长口出狂言
  第五回 纸上谈兵贻笑柄
  调虎离山成全功
  第六回 看图本 丞相大跌足
  挽危局 武侯议退军
  第七回 乘胜追击 仲达兵临城下
  羽扇纶巾 孔明端坐城楼
  第八回 瑶琴三尺 神鬼莫测
  雄师十万 不战自退
  第九回 长阪英雄 全师而退
  马王魏高 丢关失隘
  第十回 正军律 诸葛挥泪斩马谡
  明法度 武侯自请贬三级
  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回目展示:
  第一回 李甲青楼遇十娘情投意合
  鸨儿教坊迎公子贪财无义
  第二回 真心从良十娘智激“好妈妈”
  假意应付老鸨自打“小算盘”
  第三回 囊空如洗李公子四处告贷
  坚决落籍杜十娘慨送积蓄
  第四回 感真情柳遇春慷慨相助
  失恩义杜十娘被赶出门
  第五回 秃髻旧衫十娘脱苦海
  翠钿金钏杜美期新生
  第六回 江清月明开喉顿嗓歌一曲
  云密雪飞倚窗高吟诗二句
  第七回 色迷心窍孙富歹意破姻缘
  利令智昏李甲薄情卖佳人
  第八回 痴情女怒沉百宝箱
  薄情郎痛失心上人
  第九回 李甲追悔成痴狂
  孙富心惊终奄逝
  
  【创意延伸】
  以上回目主要是依据课文情节结构编写的,其优点在于清晰地展示课文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缺点在于受内容的限制,无法更好地揭示课文主题,反映人物性格。为弥补这一缺失,在教学中可打破情节的限制,从全篇(或全书)整体出发,编写对联,或揭示主题,或塑造形象,或表现人物个性。这样,打破了选段樊篱,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既开阔了视野,又训练了分析综合、辩证思考的能力,自然地提高了对联编写的能力,可谓一石数鸟。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下对联可对学生有所启发:1.忍所不忍,含辱苟安,刺配充军,只求一家平安;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最终逼上梁山。2.恶高俅,遭发配,忍气吞声为囚;杀陆谦,报血仇,痛快自在为寇。3.沧州故事,讲述英雄掌故;草场大火,烧断奸人阴谋。4.奸佞当道,陆谦设计害林冲;天理昭然,教头奋起杀虞候。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以一副“情真意切相国女,侠肝义胆小红娘,丹心似玉张君瑞,生离死别长亭泪;痴情重义风尘女,仗义疏财柳遇春,背信忘恩李干先,世间同骂负心郎”的长联与《长亭送别》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青楼女子杜十娘,情真意切感天地;风流浪子李干先,背信弃义昧良知”、“李甲贪财人情薄;十娘忠贞恨无限”、“似有前生缘,李甲倾心十娘美;注定后无份,干先懦弱杜娘痴”等联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而如果在题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再续上下联“李干先弃信(或背义)人财空”等下联的话,课文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
  (作者通联:甘肃民勤职中)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