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1期 ID: 355641

[ 谢校青 文选 ]   

巧借插

◇ 谢校青

  课文插图曾经被视为一种摆设和点缀,如今,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和国标本教材的使用,教师们又重新认识了“资源”二字,也认识到了课文插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在语文课堂中的魅力势不可挡。
  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利用插图教出了新天地。在学生朗读了诗歌后,让他们观察、探究课文中的插图是否真正体现了诗歌的意境,讨论交流思维活跃,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有的说诗中说是瘦马,可画中的马比较健壮,马腿上的肌肉都看得很清楚,画得瘦骨嶙峋点才好。
  有的说图中主人公的表情很忧郁、很到位,但马的表情不行,与整首诗的氛围不太符合。有的说插图中的树木也有问题,远处的树木给人郁郁葱葱的感觉,近处的树木却是光秃秃的。这样的对比太突兀,不符合诗歌的意境。如果老树上有几片摇摇欲坠的叶子更能体现苍凉之感。
  有的说远处的夕阳可画得朦胧一些,还可以画出半边已经落下山的样子,渲染出傍晚的气氛。
  有的说插图中的鸟儿们飞得很轻盈,哪里是昏鸦呀,建议画得更沉重一些、笨拙一些,最好让大部分鸟栖息在枯枝上。
  有同学问,画中西风怎么体现呢?马上就有学生接下去说,可以在茅屋上画些淡淡的炊烟,随风袅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气息更浓更足了,风的动感也表现出来了。
  有的说诗歌本来是一幅游子思乡图,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去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不是矛盾吗?
  还有的觉得插图最大的问题是整体构思上的毛病:我读完这首诗,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古道苍苍、秋风瑟瑟的图画,但是这幅图给人的感觉太拥挤了,甚至太热闹了。有学生马上提出了修改意见:拥挤是因为景物都挤在一堆;我们可以把“小桥流水人家”安排得远一点儿,让古道的纵深感强一些,如果景物能真正成为背景,以此突出主人公的孤寂,画面的整体感觉也就改变了。
  以前唯恐学生不能体会其中之妙,啰啰唆唆讲得意境全无,自己也疲惫不堪。不曾想利用了课文插图,不着几字而尽得诗意。并且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语言品评、揣摩生动活泼。不仅走进了语言深处,而且品味到诗中深邃的意境。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实验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