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今年是2009年,我竟没有注意贵刊已经创刊三十周年了。我是贵刊的老读者居然忘记了此事,也没有表示祝贺,真不应该。现在补说几句祝贺的话吧。
首先我认为,贵刊真实反映和记载了1979到2009三十年间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历史,包括经验和教训。将来不管是谁进行研究或编撰中国语文教育史以至中国教育史,估计都不能不把贵刊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考资料。
同时我认为,贵刊各栏目的文章虽然主要是现在进行式,但往往又注意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而且,从总体看,贵刊固然有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却不是一言堂、舆论一律,展示的是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因此我又认为,贵刊具有一种鼓励尝试、创新,强调在实践中钻研、比较、争论、总结,并力求把分别的实践活动综合概括。逐渐上升为理论的精神。
总之,我认为,贵刊是一种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刊物,立足于现实,不忘传统,放眼世界,熔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炉,具有鲜明特色。
贵刊是按期赠我的,非常感谢!我无以回报,总共在上面只发表过二十来篇拙文,平均每年不到一篇,说起来汗颜。
不过,我和贵刊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我记得1979年,也就是贵刊创刊那一年,我在反右期间受到的开除党籍的处分得到改正。二十多年噤声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刊发在贵刊上。当时《阿Q正传》里有关阿Q革命的两章进入了语文课本,教参和一般评论文章肯定和强调阿Q革命性的居多。拙文则认为,在鲁迅看来阿Q的革命和阿Q式的革命党不足为训,还算有些新意。后来我在贵刊又发表过议论祥林嫂悲剧的文章,质疑当时认定鲁四老爷是迫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的看法,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鲁迅的思路,也算有些新意。后来还在贵刊上发表过《释(呐喊)》《解(彷徨)》《议(野草)》《谈<朝花夕拾>》《说<故事新编>》五篇,后分别改题为《铁屋子里的叫声》《孤独的战士》《悲凉悲壮的心音》《青葱可爱的水横枝》《古人复活的时候》,作为“鲁迅五书心读丛书”各分册的导读。
我之所以在贵刊上多发表此类文章,主要是因为我自中学生时代即爱读鲁迅作品,深受其人其文的影响,便也很想把鲁迅其人其文介绍给今天的中学生。我曾接受贵刊季馥兰同志专访,表达了如下看法:鲁迅是值得学习的,他的文章多半是可以读懂的。
后来我在贵刊上还发表过关于“长妈妈”的文章,关于《灯下漫笔》的文章,以及关于郑愁予名诗《雨说》的文章,据说受到了一些老师的重视。
近几年,我没有再为贵刊写什么文章了。不过有时让我看看未发表的来稿。我倒都是认真阅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当过一年中文系主任,参加过贵刊的工作会。三十年来,在贵刊工作过的有不少是我的同事和学生,有的也已退休了吧!我经常想到他们。相信新一代的编辑工作者,一定会把贵刊办得更好!
200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