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其”意义琐碎,用法复杂,是中学生较难把握的虚词之一。如何使学生对“其”的意义和用法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较好的方法是凭借熟悉的课文整理归纳,强化印象。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所收韩愈《祭十二郎文》(下称韩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下称王文)、苏轼《留侯论》(下称苏文)三篇名作,涵盖了“其”的基本用法。揣摩三篇名作中“其”的意义用法(个别例句逸出三文,亦见该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可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和助词。代词、副词、连词文言文中一直沿用,助词用例多见于仿古著作,兹分别举例如下。
“其”用作代词之例。
文言代词单、复数通用,例不繁复。
1,用于名词前,表示领属关系,通常表示第三人称,有时表示第二或第一人称,可译为“他(它)的”“你的”“我的”等。
①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铎。(苏文)
——项羽正因为不能忍耐,所以虽然所向无敌,却轻率地使用他的锋芒。
②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韩文)
——入殓之时不曾紧靠你的棺材,下葬之时不曾俯视你的坟墓。
③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韩文)
——等到我有力量改葬的时候,一定把你的灵柩安葬到祖先的坟地,这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2,“其”作子句的主语,取消子句的独立性。可译为“他(它)”“你”“我”等。
①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韩文)
——像这样的小孩子,又能期望他们成人立业吗?
②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柳宗元《贺进士王拳元失火书》)
——大火烧黑你家的房屋,烧红你家的墙垣,表示你已一无所有。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文)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我们进洞愈深前进就愈困难,我们见到的景象就愈奇妙。
3,“其”用在数词前,可以表示“其中”的意思。用在方位词前,解释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要注意准确译出“其”指代的内容。
①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韩愈《毛颖传》)
——毛氏有两族,其中一族姓姬,是文王的儿子,封在毛地。
②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苏文)
——在这个时候,张良侥幸不死,但死与不死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③其下平旷,有泉则出。(王文)
——山洞下面平坦开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
④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韩文)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来京后四年,才回到故乡看你。
4,“其”用于名词前起指代作用。可译为“这、那”。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王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这里居住。
②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苏文)
——那些住在家中无罪而遭杀戮的人,难以计数。
“其”用作副词之例。
5,“其”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或情况即将出现或发生。可译为“将要、就要”。
吾实为之,其又何忧?(韩文)
——这实在是我造成的恶果,将要怨谁呢?
6,表示测度。可译为“也许、大概”。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韩文)
——从今开始,我对人世大概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7,表示反诘,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韩文)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
8,表示希望、祈请语气。可译为“还是、要、一定”等。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其”用作连词之例。
9,用于假设复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韩文)
——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10,用于选择复句两个分句前,表示选择。可译为“还是”。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文)
——话有说尽的时候。而悲痛的心情却是没完没了,你能够理解呢,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其”用作助词,两汉后文章中用例较少。杨伯峻指出:“‘其’字是古汉语用法最复杂,意义最分歧的一个词。许多用法早已不存,但读古书又不可不知。”(《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版,110页)“早已不存”之用例主要见于助词。“其”可用于修饰语与名词之间,译为“的”。如“朕其弟,小子封”(《尚书·康诰》)。“其”可用作句末语气词,译为“呢”“了”。如“夜如何其,夜乡晨”(《诗·小雅·庭燎》)。先秦典籍的这种用法,两汉后很少出现,中学生无须掌握。
11,“其”用于状语与动词、形容词谓语间,一般不译。“其”作助词的这一用法中学师生须掌握,否则难以释疑解惑。下列两例中的助词“其”就找不到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王文)
——出洞以后,有人埋怨那些主张退出的人。
②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韩文)
——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也许是在做梦,传来的消息不是真的。
12,值得注意的是“其”和其他代词的组合用法。
“其”用于代词前或代词后,构成“其谁”“其孰”“谁其”“此其”“彼其”“是其”“何其”“曷其”等形式。此种情形下“其”可不译出。
①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苏文)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保全他呢?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乏乎?(王文)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可以不悔恨,谁能讥笑他呢?
③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文)
——这是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④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苏文)
——张良能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韩文)
——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是尽头!
13,复合虚词“其余”由代词“其”和“余”构成。“其”指代前文出现的人或事,“余”排开前文出现的人或事。“其余”可译作“其他的”“别的”,这与现代汉语用法一致。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韩文)
——别的奴婢,都让他们为你守丧。
很难有一篇文章能囊括“其”的所有用法。实践证明,揣摩三篇名作,细剖“其”的用法,是增进对这一虚词的认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