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102

  

《想北平》:“自然”去雕饰

◇ 宗 华

  老舍是一位情感较为内敛的作家,他的散文没有直抒胸臆式的铺陈宣泄,也没有故作姿态式的表演造作,往往通过平凡的细节、朴素的语言将内心情感巧妙无形地表达出来。所以,老舍散文往往显得自然率直,有清水出芙蓉之美。现以其散文代表作《想北平》为例,赏析其自然之美。
  
  一、自然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隋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而老舍的根便是北京。老舍土生土长在北京,直到廿七岁才离开。北京给了他最初的知识和印象,给了他性格和脾气,北京融入到了他的血里。因此.老舍与北京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老舍对北京的感情也是极其深厚的。
  然而,如此浓烈的感情,在作者笔下,却没有被一泻千里地喷洒出来。相反,作者却反复地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当然,作者在这里并不是真的说不出来,而是他不愿意像诗人那样照着通常的方法表达感情,他惟恐热情而奔放的辞令依然无法道尽自己对北京的爱。于是,他另辟蹊径,将自己对北京的爱比喻成对母亲的爱,在娓娓的叙说中,质朴而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对北京故乡的爱。
  
  二、自然的描写对象
  
  大概由于老舍独特的艺术追求,不仅在情感的表达上他追求自然,在描写对象的选择上,他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然。北京之所以受到老舍高度的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正因为北京内在所蕴涵的那份自然性特征。
  老舍爱北京,爱北京的自然。北京既不太热闹,又不太空旷,既能摸着长着红枣的老城墙,又能欣赏到城墙边上的积水滩,欣赏到小蝌蚪和嫩蜻蜓。北京虽“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北京的美“不在处处设备的完全”,“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于它“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而在于站“在大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试想,生活在北京,每日都能“悠然见南山”,那该是多么的惬意!更何况,北京“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出的花、草、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三、自然的创作手法
  
  老舍散文的创作手法,也是极其自然的。往往看似拉闲扯杂的文章,内底里却是大雅若俗、举重若轻。在《想北平》一文中,其创作手法上的自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善用口语化的语言自然地说出深奥的道理。如文章在谈及北京的建筑格局时,没有专业的建筑学术语,只用了“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等寥寥数语,便把高深的建筑学思想轻松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第二,善用比喻的修辞自然地讲清抽象的话题。如作者将对北京难以言传的抽象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既恰当自然,又鲜明形象,易被读者接受。
  第三,善用对比的手法自然地突出北京的优点。在文章中,作者将北京与伦敦、巴黎、罗马、君士坦丁堡四大“历史古城”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形象生动、可指可点地历数了北京的种种好处,让人读来自然亲切,一目了然。

《想北平》:“自然”去雕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