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8期 ID: 151665

[ 徐善思 文选 ]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 徐善思

  内容摘要:纵观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构建创新型社会需要创业型人才的大量涌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从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引导毕业生参加就业培训、探索创业项目、营造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必要性 实施策略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也被称为“企业家精神教育”或“创业精神教育”,是指进行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其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它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纵观国内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在席卷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创业已成为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热点。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主题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要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并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较早,从政府、学校到社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以美国为例,为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高失业率问题,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英国政府在1987年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这是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从商学院扩展到其他学院,政府明确提出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①
  (二)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已逐步得到加强,2002年8月,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试点。以高校为基地的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形成。2006年1月,党中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胡锦涛指出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要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业提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我国的创业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局面。②各省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社会改革的重要部分。如福建省2010年10月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务实的政策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并强化了政府在创业教育中的服务功能。这一方案旨在希望通过采取一系列鼓励、引导和扶持措施,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健全创业服务,引导和扶持一批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③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的理念近年才逐渐得到重视。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明确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要切实贯彻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发展创业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三)开展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003年以来,中国大学连年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激增,由此带来的就业难问题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一形势更为严峻。尽管相比较而言,高职高专生就业率相对较高,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报告显示,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但是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职高专却是最高,达到45%。④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与高职生综合素质偏低,职业拓展能力不够有关。所以高职生高就业率后所隐藏的问题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了要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教学体系中。
  
  二.高职院校融入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各方大力配合,统一协作。其中政府在创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推动方面起最主要作用。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基地、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学校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在创业教育系统工程中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切实把创业教育各项工作落在实处,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须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1.转变办学者的办学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明确高素质这一内涵必须包括培养优秀创业者所必备创业素质。其次,要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高级技工的区别,明确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培训的根本区别。高职教育要给学生提供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要把高职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纳入重要的培养目标中。
  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任教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要把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素质的提高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专业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有效果地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的良好心理品质。改革考试办法,将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把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实践活动融入考察体系,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
  3.转变学生的就业观
  把创业就是就业的理念贯穿于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中。鼓励学生改变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确立不断创业的动态过程观。
  (二)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整个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可按照自身办学特色,积极开发创业教育课程。课程开设要有利于学生创业知识的掌握,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素质的养成。在课程的知识目标方面,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如创业者必备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注重综合性知识的传授,如有关政策、法规等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前两类知识往往是实用性的,一般容易被创业者注意到,而后一类知识则是一项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底蕴,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设课程要引导大学生强化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即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
  (三)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省市政府举办的各种创业培训,并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加以评估。
  (四)积极探索创业项目,通过开办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通过专家评估,联合政府和企业,重点扶持几个创业项目。并以此为契机,树立几个创业典型,为创建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打下基石。
  (五)积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
  通过校园网站建设,开辟创业教育专栏,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讲演、创业讲座、创业论文评优、评选大学生创业明星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
  (六)培养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师队伍。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果是否显著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大学生创业等有关课程培训,积极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①班晓娜.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②陈然.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综述.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③七部委关于印发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OL.http://www.fjedu.gov.cn/html/2010/10/15/379_88927.
  html?uni=a2f12fd2-b280-4aac-9161-3b
  50dfb8f2b6
  ④麦可思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OL.http://edu.163.com/special/00293I4H/my
  cosjiuye.html
  
  徐善思,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大学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