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费·司格特·菲茨杰拉德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以其自身经历为蓝本,塑造了美国梦的忠实追随者—盖茨比,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虚伪性,本文试图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塑造人物和主题呈现方面切入,对“美国梦”的产生,演变直至最终幻灭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国梦 破灭 虚伪性
美国梦源于美国文明拓荒时期。开拓者认为美国是年轻,活力,自由,梦想的乐土,在这里人们拥有实现梦想的均等机会。数以万计的美国青年追寻自身的美国梦,他们坚信有了金钱就有了权利,地位,爱情以及幸福,盖茨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探索个人自由,鞭策“美国梦”的经典作品。费·司格特·菲茨杰拉德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以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润华盖茨比,塑造了20年代典型的美国青年,盖茨比的人生际遇正是欢歌笑舞的“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然而作家并没有局限于对这一生活事实的描述,而是跳出事实表象,更为客观、真实、深刻的揭露了“美国梦”的虚伪性,并以其“严肃而胸怀大志”和“艺术技巧的极度成功”被誉为“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之一”。小说描绘了一位通过自身努力而成功的商人,将其在事业上的成功、心灵上的空洞、情场的失意描绘得淋漓精致。作品聚焦于一个深刻主题:纵然盖茨比拥有再多的钱财,他在精神和情感上仍然一文不名。物质财富的极度丰富和精神财富的极度贫乏形成一个有利的张力结构,造成了盖茨比情绪上的极端不稳定性,时而自信,时而自卑。盖茨比的悲剧,无疑是对以“美国梦”自居的“新贵族”价值体系的严厉批判。
一.美国梦的建构
美国梦是人们的一种希望和信仰,期待梦想实现。第一批开拓者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来到美国这一年轻,充满生机活力自由的乐土,人们摩拳擦掌等待大展拳脚,富兰克林的成功更使得“人人都能成功”这一信念根值于美国精神之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相信,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这个机会均等的国度,就能取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巨大收获。而物质财富的获得是精神财富的重要保证,人们相信世界上的所有奇迹都会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累积而实现。正是这种信仰,淘金热、西进运动推动着美国人民物质财富的不断累积。但在美国人民心中,真正的美国梦并不是物质的单纯量变,而是物质财富的质变,社会地位的提高。一战以后,饱受战争之苦的美国人民继而转向享乐主义的生存哲学,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的“历史上最昂贵的饮酒作乐的时期”,整个民族都陷入纵情享乐,追求幸福之中。”奢侈的生活需要丰厚的物质财富加以保证,更催生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人们将金钱等同于幸福,物质财富的累积等同于精神财富的获得,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孜孜以求建构了梦想天堂。
二.美国梦的实践
盖茨比是美国梦的忠实追随者。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追寻某种模糊的成功理想。他模仿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日记扉页中罗列出作息时间表,严格要求日常生活习惯。年少时期模糊的成功梦想,在遇到科迪先生以后得到强化。科迪先生通过非法矿石生意成为百万富翁,花钱如流水,成为了盖茨比心中的成功典范。“年轻的盖茨比扶着双桨,望着游艇上带拉杆的甲板,在他看来,这艘游艇代表着世界上所有的美和魅力。”黛西是他遇到的第一位淑女,在战争时期成为他心爱的女人,生活富足的黛西,在盖茨比的心目当中,不仅是一个女人,同时还是一种理想生活的象征。随着贫穷导致爱情梦的破灭这一理念的深入,盖茨比对成功和身份的认识逐渐清晰,黛西成为成功的物化形象。
孩提时代梦想的萌芽最终孕育为理想的胚胎,17岁与科迪相遇,形成了具体目标—金钱财富,战争时期与黛西相爱,使得美国梦成熟——黛西与财富,这正是盖茨比穷其一生追寻的美国梦。
三.美国梦的缺失
黛西和财富成为盖茨比追寻的美国梦,虽然黛西嫁给了汤姆,盖茨比也被送往欧洲,但盖茨比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虔诚的相信物质财富的积累可以迅速实现他的梦想。盖茨比通过非法贩酒聚敛大量财富,并在黛西家的对面购置房产,看着对面绿色的希望之光,意识到美国梦就要实现。他整日举行宴会,希望可以吸引黛西前来。“整个夏天,我邻居的房子里每晚都飘出音乐。在他家那呈现蓝色色调的院子里,男男女女飞蛾似的在香槟和繁星间嗡嗡飞舞。下午涨潮的时候,我远远望着他的客人们从他的漂浮跳台上跳水,或者躺在他家热辣辣的沙滩上晒太阳,而他的两艘汽艇在海湾飞驶,拖着滑水板冲过翻腾的浪花。到了周末,他的罗尔斯·罗伊斯豪华轿车就成为公共汽车,接送一批批客人来往于市区和他家之间,从早九点到午夜过后,川流不息。他的旅行车则像只运动敏捷的黄甲壳虫,去火车站接所有的班车。”盖茨比想通过金钱获得黛西,他的各种慷慨和奢侈都是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与黛西重温旧梦。五年后的相遇,盖茨比迫不及待的向黛西展现他穷奢极欲的生活,他的各个房间,他的各种精美的衣物。对盖茨比来说,这些物质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他们所代表的意义。他们是盖茨比的成功勋章,向黛西展现并不是虚荣,也不是矫情,而是为了赢得他的下一个美国梦,只是一个追梦的过程和手段。“对盖茨比这样一个理论主义者来说,物质拥有精神狂喜的可能性,物质能够超越自己并且成为一个神秘的象征和一种精神寄托。的确,科学的现代发展,早已超过了人类的基本需要,之所以还在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乃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夺,或者说乃是人类贪图安逸的需要。”
在不断追梦的过程之中,盖茨比将金钱视为万能的钥匙,与黛西相遇后,他坚信黛西仍然爱着她,因为他丰富的物质财富,他想与黛西结婚,在他的意识之中,他可以通过物质财富的累积将生活还原到以往,重现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他和黛西并不能回到从前。当盖茨比强迫黛西说出她从没爱过汤姆,并要与汤姆离婚时,黛西犹豫了,并且表明自己曾经深爱过汤姆。盖茨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一个拥有丰富物质财富的成功者,怎么会成为精神爱情的极度匮乏者,盖茨比不相信,他要进一步求证,要竭尽全力争取黛西。
盖茨比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失调,是由于自身过度强调物质财富,并认为物质财富的单纯积累就能实现梦想,坚信“金钱万能论”,导致美国梦的缺失。
四.美国梦的破灭
盖茨比的悲剧就在于将真情实感投入追求黛西以及她所处的阶层,他全力以赴的追求物质财富,但却只将其作为获得真情的工具。物质浮华的社会,人们的心灵被金钱和利己主义所物化,哪里还有盖茨比所追寻的真情。而这恰巧是美国梦虚伪实质的表现,美国梦鼓励人们追求繁华的物质生活,夸大金钱的作用,却又同时要求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坚信金钱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金钱万能论和金钱手段论是美国梦的核心实质,而这一核心实质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坚信金钱万能论,一切以追求物质财富为标杆,同时又怎能轻视金钱,将它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在追寻丰厚物质财富的同时必定会舍弃其他,而这些舍弃的东西根本不能在物质财富极度累积的状态下得以重现。美国梦是虚伪的,盖茨比站在最为接近美国梦的境地,突然发现一切都是不切实际,根本不能实现,随着盖茨比自身悲剧的呈现,美国梦也随之破灭。
参考文献:
[1]威廉·范·俄康纳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92-93
[2]F.Scott Fitzgerald:“EchoesofJazz Age”,BodleyHead Scott Fitzgerald,Volume3,337,331
[3]Chares S Holmes:“Fitzgerald:the American Theme”,Pacific Spectator VI,Spring 1952,253
[4]伊莉莎白·鲍温 小说家的技巧[C].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37
[6]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7]Ousby,Ian. 50 American Novels [M].London:Heinemann,1979.
[8]Hession,Charles,and Hyman Sardy.Ascent to Affluence[M]. Boston:Allyn & Bacon,1969.
[9]Goldin,Claudia.Understanding the Gender Gap[M].New York:Oxford UP,1990.
何雯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