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8期 ID: 151611

  

从山洞情节看金庸和古龙小说的异同

◇ 孙美禹含

  内容摘要:山洞是金庸和古龙小说中都经常出现的重要地点,以往人们只注意到了金庸作品中的山洞意象,而忽视了古龙小说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情节,更忽视了他们在这一情节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不同,这种不同折射了两位作者对人生本质的认识的差异,也暗示着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人类远古时期的生存场所——山洞一样,借此孕育出一个他们各自不同的理想的人类社会。
  关键词:金庸 古龙 山洞 人生本质 理想社会
  
  金庸和古龙,中国当代武侠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的作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显而易见的差异,所以常常被拿来放在一起比较。山洞,是一个在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中都反复出现的地点和意象,以往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它在金庸小说中的反复出现,并给予了一定深度的分析,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在古龙的小说中,山洞也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地点。而金庸古龙这两位武侠大师在山洞情节的处理上却表现出了很耐人寻味的差别,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分析这两位作家和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金庸古龙作品中山洞情节的差异
  在以往人们对山洞这一意象的分析中,一般把它比作母亲的子宫,人在其中寻求庇护。或寓指人生意外的收获,人在其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宝藏,亦或炼金士的熔炉,人在其中完成了从石到金的转变。然而在我们对比了金庸与古龙的山洞情节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些对金庸小说中的山洞的解读还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在这里山洞对于主人公来说总是一个福地,进入这里可以收获很多。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在去向钟铃的父母找解药的途中,为躲避无量宗弟子的追杀,误闯山洞,却无意中学到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被强敌追赶,无奈钻入山洞中,却巧获“九阳真经”,化解了身上本已无解的“玄冥神掌”的寒毒。《碧血剑》中袁承志在华山习武时发现的山洞中找到了金蛇郎君的金蛇秘籍和藏宝图,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也都是在山洞这个特殊的地点练就了绝世的武功变成一代大侠。山洞对于金庸笔下的人物来说,更像是上天恩赐给他们的礼物,走进去不但可以躲避敌人,修养身体,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然而,这些解释对古龙的小说中的山洞来说就显得不那么贴切了。在古龙的笔下,山洞对主人公来说就没有这么含情脉脉了。他在本质上更像一个魔窟,预示着未知的危险和不幸。《武林外史》中沈浪与独孤伤,王怜花去花神洞寻找朱七七和熊猫儿,误入山洞,先是发现原本美丽善良的白飞飞竟是让人谈之色变的幽灵宫主,之后又被快活王限时追杀。《名剑风流》中,余佩玉与金燕子被银光老人骗进销魂宫主埋藏宝藏的山洞并被关在里面,这其中,余佩玉误食春药,玷污了躲在棺中的林黛羽,而令一方面,金燕子又碰到了诡计多端的银花娘子。《楚留香传奇——侠名留香》中,楚留香和胡铁花为了追寻线索来到了蝙蝠岛,进入山洞后,发现了蝙蝠公子不但在这里进行种种肮脏的交易,还设计了种种陷阱要至他们于死地。之后金灵芝为了救胡铁花和楚留香,与蝙蝠公子同归于尽。还有《绝代双骄》中,小鱼儿为了躲避萧咪咪躲进了一个山洞,发现洞里有很多材质不同屋子,有的屋子是一座坟墓装着有一屋子的死尸,有着屋子关着一条饿的只剩一副骨架的狮子,更可怕的是小鱼儿身边还有一个时刻想暗害自己的江玉郎。古龙小说中的山洞,无论内部构造,布置有什么不同,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漆黑阴暗,时刻被死亡的危险笼罩着的,没有人知道下一刻又有什么危险等着自己。
  (二)不同情节所折射出的作者对人生本质的认识和理想社会的寄托的差异
  鉴于山洞这一意象在古龙和金庸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如此重大的不同,所以用前人单纯的分析金庸作品时给山洞所找出的所指,显然不适合古龙小说的情节与内涵,更不能解释这两种作品的不同了,所以我认为,山洞在这里是一种对人生的寓意。山洞里面的未知性正是象征了人生道路的未知,洞口就像是人生道路的起点,谁也不能预测等在自己前面的道路是什么样子的,是平坦还是坎坷,是成功辉煌还是一败涂地。这样复杂的心境与金庸古龙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站在洞口的时候是何其的相似。形势逼迫,你不得不进,然而里面黝黑曲折又望不到前路,不知里面是藏着宝藏还是埋着陷阱。但还有一点好奇,总想走进去一探究竟。甚至这一点好奇也与人们对人生的看法相类似,人生的意味与刺激,就在于这种人们对明天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向明天走去,如果人一出生,命运就完完整整的给你展示你人生的画卷,也许很多人就不再有兴趣走下去了。
  如果山洞可以看作是这两位作者对人生寓意的寄托,那么从他们的作品里两种截然不同的山洞情节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两位作者潜意识里对人生看法的悲喜两级。金庸的小说中主人公在进入山洞时无论已经多么艰险,山洞看起来虽然也善恶难测,但结局终究是皆大欢喜。这说明金庸本质上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明朗的,人生的道路上也许会有荆棘险阻,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柳暗花明。而古龙对人生的态度就更多的是悲观了。他认为人生总会不断的遇到困难和打击,前路一片漆黑无望,人活着就是不断的遭遇各种危险和困难,即使快乐也是一时的,就像叔本华认为的“人生不过是像一个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中循环摆动”,人生的本质是苦的。两位作家基于对人生本质认识的不同在他们的作品中塑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主人公和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金庸作品中的大侠,身上有着很强的名士气息,他们出身名门正派,早年勤于习武,心地善良,时刻用儒家的理想人格要求自己:对朋友要讲义气,对自己的承诺哪怕牺牲生命也要捍卫,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始终充满了爱与责任。向往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于是他们终成一代大侠,受到世人的尊敬与膜拜。金庸想通过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生中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他们去追求,我们应该时刻用儒家的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收获一份有价值的人生,而人人这样要求自己,也必然会实现儒家所追求的大同世界。而古龙笔下的大侠相比则有着更多的浪子情怀,他们总是孤身一人仗剑天涯,没有亲人,也没有幸福的家庭,甚至往往不见容于所谓的名门正派。他们看似逍遥快活,醇酒,美人,财富,名望,却终究是寂寞的,没有人能抹平他们心中那一缕淡淡的哀伤。但他们却对朋友肝胆相照,两肋插刀,这不是出于义而是情,是对这个世界上自己真正的灵魂的伴侣的惺惺相惜。对每一个红颜知己也都付出了真诚的感情却不奢望天长地久,好像他们就是在那个对的时间碰到的对的人,互相搀扶着走一段,然后在下一个路口分开,从此变成心底最美好的记忆。他们游戏人生,不过是看穿了人生本质的荒凉。就像古龙自己,因为太明白,所以才装糊涂。他希望我们能看懂,能明白这个世界上很多看起来很重要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比如声明,地位,金钱,权利,但你一旦卷入其中就会无法自拔,痛苦不堪,而很多看似很容易得到的东西却才是真的只可遇不可求。他希望我们能活的潇洒,活的真实,在艰难的人世中体会到人生真正的却也为数不多的快乐。
  古龙说“在这种孤独危险的境地,人总会将自己的本性显露出来,可恨得人会令人觉得更可恨,可爱的人会变得更可爱。”所以山洞是一个可以看到人的本来面目,让人变得更加真实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不但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那些主人公,甚至可以窥探到真实的古龙和金庸,甚至即使他们自己也未必完全认识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他们作品中山洞这个小的意象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两位武侠大师对人生认识的不同,以及他们基于对这种认识的不同所展示的不同武侠世界和对我们的不同期许。
  
  参考文献:
  [1]罗立群 《中国武侠小说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2]吴立响 《试论古龙武侠小说中的道家思想》《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年4月版。
  [3]李军辉 《论古龙作品的审美理想》《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
  [4]钱系芳 《个体生命与集体意识》《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
  [5]李如 《侠之大者与侠之风流》《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6]赵言领 《金庸小说中的山洞意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3月版。
  
  孙美禹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学生。

从山洞情节看金庸和古龙小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