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 把目的性、趣味性、情感性、启迪性融入到课文的讲授中去,就能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导语设计 目的性 趣味性 情感性 启迪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讲授新课的导语, 把目的性、趣味性、情感性、启迪性融入到课文的讲授中去,创设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导语要带有目的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创设疑问,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思考,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孔乙己》时我这样导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旧时“读书人”的形象的。鲁迅的好友孙伏园曾经问鲁迅,他最喜欢自己小说中的哪一个人物?鲁迅回答是孔乙己。在鲁迅的作品中他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为什么他唯独最欢孔乙己呢?鲁迅先生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已的形象呢?仔细读完《孔乙己》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设计这样的导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人?孔乙已这个“读书人”形象究竟是命运造成的、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造成的呢?”让学生对课文学有目标,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导语要含有趣味性。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教《天上的街市》时,我先给学生讲“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然后导入新课:“牛郎织女,一年只有在七月初七这天才能在鹊桥上相会一次,平时被阻隔在天河两岸,难以团圆,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感慨和遐想。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详细了解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街市’过着怎样的生活?作者描绘了“天上的街市”美丽而新奇,向我们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讲述一个与课文有关的趣味故事不仅能顺利导入新课,还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三.导语要富有情感性。以情激情,以情染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讲授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时,我这样导入新课:“母亲是最伟大的,她是我们人类最值得尊敬的人物之一,她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的成长;她又是那么勤劳、善良、无私把一切都给予了我们,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呢?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当朱德得知自己的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又是如何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从而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朱德是怎样以母亲的‘勤劳’为叙事中心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爱’的情感”。我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在反问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
四.导语要兼有启迪性。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把握文章思路,常常要针对文章用些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思维等,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师预定教学设想中,这就是所谓思路导入。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我这样设计导语:“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在《绝句》中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 在《咏柳》中贺知章笔下的春风柔情万种,‘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春》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背诵了两首描写春光美丽的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学生听了这样的导语,已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地,还没读《春》,就已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了,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导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课堂在轻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只要教师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导语,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学环节,就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饶金龙,广东梅州兴宁市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