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8期 ID: 151634

[ 胡宇杰 文选 ]   

“物化”之后的异化: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 胡宇杰

  内容摘要: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总体上是非理性的。它在满足个人需要的表象下隐藏着一种新的控制手段。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个人自由、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都被压抑和控制。而技术进步就是发达工业社会实现全面控制的新形式。
  关键词: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单向度的人》是他最富盛名的著作。全书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表面繁荣背后的弊端和对人性的压制。他把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称作“单向度的人”,即对社会失去了否定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对于造成社会非理性的原因,他总结为:“我们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的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他认为,技术进步已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实现全面控制的新形式。本文将试图沿着马尔库塞的思想脉络,对该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特色进行评析。
  一.批判“虚假的需要”,试图寻找自由的真谛
  马尔库塞看来,发达工业社会利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使个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满足需要的表象下隐藏的是一种新的控制手段。这种控制无形却有力,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形式支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社会成员被满足的所谓“需要”只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
  与“虚假的需要”相对应的是生产机构及其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设施的虚假。日益便捷的运输与通讯、日益多样的商品种类、日益多彩的娱乐方式等等,无疑会让人感到需要被满足的喜悦,然而,马尔库塞冷峻地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产品起着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它们引起一种虚假的难以看出其为谬误的意识。……它们所进行的思想灌输不再是宣传,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它阻碍着质的变化。”何谓“质的变化”?按照马尔库塞的观点,“质的变化”即与“虚假的需要”及虚假的商品和服务设施相对立的真实的需要的满足和实现。何谓“真实的需要”?马尔库塞认为,“真实的需要”即要求自由的需要。他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马尔库塞笔下的“自由”并非发达社会所广泛认同的传统概念上的“自由”,而是超越了“自由”的“自由”,因为,“在抑制性总体的统治之下,自由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基于“虚假的需要”的自由反而是一种不自由,“虚假的需要”实现的越多或对“虚假的需要”追求的越多,就越背离真正的自由,越证明控制的有效。然而令人心痛的现实是:“被管理的个人已经把他们受到的残害内化到他们自己的自由和满足之中,因而又在一个扩大了的范围内再生产着它。”
  马尔库塞通过对“虚假的需要”的深入剖析,一针见血地揭露出发达工业社会繁荣背后对人的控制、扭曲和异化,见解独到,意义深刻。但是,从他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工业文明抱有过分的敌意,以至于对“虚假的需要”和“真实的需要”的区分略显偏激。他将“真实的需要”归结为要求自由的需要,但对“自由”的解释又过于抽象且带有乌托邦色彩——“经济自由因而意味着摆脱经济的自由——摆脱经济力量和经济关系的控制……政治自由意味着个人从他们无法有效控制的政治中解放出来。同样,思想自由意味着恢复被宣传工具和思想灌输所同化了的个人思想,意味着把‘社会舆论’连同其制造者一起取消。”马尔库塞描述了理想中的自由,却无法描述实现这种自由的途径,因而结论也难以让人完全信服。
  二.批判政治领域的一体化,剖析工人阶级的奴隶本质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被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也与敌人日益一体化了,“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使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一词成为一个神话概念”。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地位上升,貌似获得了一定的解放和更多的权利,于是工人阶级与生俱来的反抗性、革命性被遏制和消解,沉迷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现世安稳。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人阶级的本质并未得到改变,即使他们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这种所谓的奴隶不由工作难度造成,而是因为人被当成了工具而不自知,陷入了一种被物化的纯粹的奴役状态。“人被其劳动工具所奴役的状态,在一种高度合理化的、效率极高、前途远大的形式中得到继续。”
  马尔库塞用他敏锐的目光、缜密的思维、清晰的逻辑,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真实地位和奴隶本质,揭示了社会变革被遏制、社会政治领域日趋单向性的深刻原因。但是,他认为造成政治领域单向性的最本质最深层的原因仅仅是机械化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样的看法未免偏颇。因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之下,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本身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它造成怎样的结果关键要看它被怎样利用。也就是说,科学技术背后的人是关键。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没有变,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没有变,这才是工人阶级被奴役的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应该只被看做一种新的诱因,而非最本质的原因。
  三.批判文化领域的俗化趋势,揭示文化堕落的动因
  在对发达工业社会政治一体化作出批判之后,马尔库塞又把目光深入到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体化。马尔库塞认为,曾经与社会现实相矛盾,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高层文化正在与现实同化,它们曾经具有的对立的、异己的、超越性的因素正在消失,于是否定变成了服从,拒斥变成了调和,精神、理想变成了操作性术语和实际问题,文学艺术作品变成了商品和服务设施进而被大规模再生产和消费。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高层文化变成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它丧失了更大部分真理”。
  为了进一步阐明高层文化在发达工业社会中这种受控制的俗化趋势,马尔库塞又引入了“爱欲”概念(这一概念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有详尽的阐释),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爱欲正向狭隘的性经验和性满足方向退化。由于爱欲能力的降低和性欲能力的加强,“在精神设施中,人们所渴望的东西同准许得到的东西之间的张力似乎已大大减弱,现实原则似乎不再要求各种本能需要进行彻底而又痛苦的改造”。既然本能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那么对其进行升华和超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并且很难对其进行升华和超越。正如马尔库塞比较了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中性描写的差异后认为,在古典文学中,“性欲一律是以高尚的、‘间接的’、反省的形式出现的——尽管如此,它仍然是绝对的、不屈不挠的、放纵无羁的”;而在充斥着更加生动而放纵不羁的性描写的当代文学中,性只是“它那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再具有否定性”。这说明,在发达工业社会,曾经代表理想主义的某些标志被打破,社会中每一样事物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受控制的俗化趋势中。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文化领域的状况,分析得深刻而具体,见解新颖而独到、论据翔实而有力。虽然他过于重视从人的精神层面及社会文化本身进行分析,执着于罗曼蒂克色彩的浪漫理想而片面否定科技进步,把社会文化领域的问题完全归结为技术社会的限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但通过他的独具慧眼,发达工业社会繁荣背后的弊病清晰暴露出来,全书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毋庸置疑。此外,他重视从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也值得借鉴。
  
  胡宇杰,中国传媒大学学生。

“物化”之后的异化: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