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中备受重视,但板书留白艺术鲜有人关注。绝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板书仅仅是教师备课内容的精简与重现,未能更好地反映课堂的具体生成,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应该重视留白的艺术,这种留白艺术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能令语文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板书设计 留白
课堂板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和文章结构等多种元素的组合体,是学生领会教材、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导航图”。长期以来,板书设计被视为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兼具形式美、内容美和艺术美等特点的板书设计,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能展示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但是,笔者也在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板书设计都只是教师的单边行为,是教师精心备课后对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即便关注到学生的思考过程,也仍只是按照教师的理解进行归纳。这样的板书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只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灌输,而并未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板书设计时应该重视留白的艺术。
一.语文课堂板书呼唤留白艺术
正如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会适当留白一样,一份好的板书设计也应该追求留白艺术。所谓留白,即预先留下“空白”。这种空白在美学中,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并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语文,本身就是一门饱含留白艺术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在虚实相生中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各种优秀作品时,亦不能以自我的预设来全面替代学生的理解,体现在板书方面,就应该有留白的地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板书设计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课文讲解和板书时故意留下一些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跃跃欲试,教师再对其进行适当的激励和引导,让学生主动质疑、联想和探究,进而能获得自我探究的成功体验,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亦有良好促进作用。
说到底,板书设计中的留白艺术,应该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是分不开的。板书作为教师的“微型教案”,它不应该只是知识传授式的归纳,还应该是开放性的,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教学艺术。
二.留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板书中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板书设计中,留白艺术指的是教师出于训练学生思维或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而特意把一些内容控制不写,或是以开放性的内容替代总结性内容,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或是把板书设计权利交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学技巧。下面结合实例浅谈留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板书中的运用。
1.在板书信息中留下文字空白,给学生演板的机会
这种文字信息的预留空白,可以是文章主题的关键处,可以是文章内容的重难点,也可以是逻辑结构的某个环节,一般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培养其提炼词语、归纳线索、领悟中心等能力。如,《我很重要》一课。
这篇文章逻辑清晰,文字充满表现力,教师设置的板书,一来可以让学生品味作品的文字美,二来可以提高其炼字能力,理清楚脉络。譬如“我”作为“自然人”的重要性,第一点教师归纳为“日月的精华”,第二点,让学生思考后上来演板,有的写“历史的链条”,有的写“神圣的承诺”,这些概述虽不完美,却是学生品读文本后得出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2.在板书内容中提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语文教学应该鼓励研究性学习,尤其应该少一点对主题一成不变的概括,多一点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这种板书的留白形式多以开放性问题的方式呈现。
如《药》的第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在鲁迅先生相对隐晦的文字中抓住文章主线,理清思路,可以设计如图3所示板书。
又如《合欢树》一文,可以在黑板上写下 “这是一个( )的人?一株( )的树?一篇( )的文?”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讨论回答,对作者史铁生及他所描写的母子之爱的故事发表自己的感受,进而提炼主旨。
在“我很重要”的问题探讨结束之后,设置了“‘我很重要’能不能改成‘我最重要’?”,“‘我很重要’和‘我不重要’是不是完全对立的呢?”两个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和哲理思辨能力。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关注了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也是课堂教学留白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3.巧妙地把板书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
传统的板书设计,大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自己预设的板书内容。若要把板书设计的权利全部交给学生,可能老师们会认为“留白”变成了“空白”,那么如何巧妙地让学生自主设计板书呢?
笔者认为可用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师板书设计完毕之后,师生对课文完整掌握之后,师生共同对原设计进行质疑和再创造。二是教师改变传统的讲解一步就板书一步的做法,而是在对文本进行富有成效的探讨之后,和学生回过头来一起创造设计板书。
在课堂探讨中对文章的论述框架与思想内容板书完毕后。在总结课文时,从保留原文韵致和便于理解记诵的角度出发,提出缩写课文。
师说
韩公曰,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不从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是故圣益圣,愚亦愚;众人小学而大遗;士大夫之族反不及百工之人。
殊不知,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望尔辈(我辈)效李蟠不拘于时,行古道,共勉之!
如此生动活泼的板书再创造,为课堂教学增加了亮点。
这种留白的艺术,更大层面上来说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板书设计说到底仍然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应该更多地展示他们的收获,而不是教师期望他们获得的知识。
三.运用留白艺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能没有好的板书,而一份好的板书呼唤留白的艺术。本文探讨的板书留白艺术,并不是指每一个课堂板书都需要做出相应的留白。前文提到,语文教学板书留白的设计的原则,应该是板书设计要与教学目的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板书设计。
在运用留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不完美的创作,注意给学生演板预留空间,控制时间,尽可能呈现其思维成果,而不是随意擦拭他们的书写。同时,在解答留白问题时,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师生共同创作出精美的板书。
全君君,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语言文字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