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1期 ID: 147637

[ 黄仲舒 文选 ]   

“僵卧”考辨

◇ 黄仲舒

  南宋诗人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多家版本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用,而对其中“僵卧孤村不自哀”一句中“僵卧”的注释,大多不够准确,影响了学生对诗句的正确理解。如现行人教版教材将其注释为“卧病在床”。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又认为该注释不妥,大都将“僵卧”理解为“直挺挺,僵硬”等意思。也就是说,把“僵卧”看作一个短语而不是词语,将“僵”看作修饰语,修饰动词“卧”。如目前全国各大书店颇为畅销的原建平编著的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文言文全解》(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版),便将“僵卧孤村不自哀”译为:“我僵硬地躺在孤寂的乡村里,并不为自己悲哀。”并接着分析道:……对语言锤炼有时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如用“僵”来形容“卧”,用“孤”来修饰“村”。李朝东主编的《初中文言文一本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7年版),也把“僵”解释为:僵硬,挺直。
  课文的注释和大多数教师的分析到底谁对呢,还是另有答案?下面,我们来对“僵卧”作具体的分析。
  先看“僵”的意思。据《说文》:“僵,偾也。从人,畺声。”偾,即仆倒、死亡之意。《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对“僵”的解释为:仰倒,仆倒,僵硬,不活动等。《汉语大词典》将“僵”解释为:倒下,横躺,毙,死等。可见,“僵”并没有“直挺挺”的意思。
  再看“僵卧”是词语还是短语,究竟是什么意思。据《汉语大词典》“僵卧”词条,并释义:1.躺卧不起。2.指物体横躺着。
  可见,“僵卧”是词语而不是短语,意思有二:(人)躺卧不起,物体横躺着。并没有因病而卧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僵卧”在古代典籍中的具体语境,来仔细领会其真正的含义:
  1. 于是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椒丘于大家之丧,余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至夜,椒丘果往。见其门不闭,登其堂不关,入其室不守,放发僵卧,无所惧。(《吴越春秋》东汉·赵晔)
  2. 俄而兴士五千戍代北,钧坐城门劳遣,帷家人以观。戍卒骄,顾家属不欲去,酒酣,反攻城,迫大将李文矩为帅,钧仓卒奔潞城。文矩投地僵卧,稍谕叛者,众乃悔服,即相与谢钧,迎还府,斩首恶乃定。(《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3. 越八日,诸军俱会,羽集乜川。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许进,人名)出帐外劳军,有异乌悲鸣,将士多雨泣。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明史》清·张廷玉等)
  4. 代善见乌喇兵营山上,分兵缘山奋击,乌喇兵败窜,代善驰逐博克多,自马上左手攫其胄斩之。方雪甚寒,督战益力,乌喇败兵僵卧相属,复得其将常柱、瑚哩布。(《清史稿》赵尔巽等编)
  5. 宫以病乞假,上遣医疗治,问病状。疏言:“乞假已三月,禀体怯弱,人道俱绝,仅能僵卧兀坐。乞宽期调治。”(《清史稿》赵尔巽等编)
  6.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最大者,偃然僵卧於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菱溪石记》宋·欧阳修)
  7.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雪浪石》宋·苏轼)
  8. 膝前各一石,或蹲或翱翔。或立或僵卧,大小相低昂。(《广东新语》清·屈大均)
  从以上例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僵卧”不是因病而卧,也不是“直挺挺地躺着不动”或“僵硬地躺着”,而只是普通意义上的“躺卧不起”的意思。例1至例5均为人仰躺不起之意,例6至例8则表示物横躺的意思。
  综上所述, “僵卧”是同意复合词,即“僵”、“卧”同为“倒下,躺下”之意。“僵卧”,即“躺卧不起”。因此,“僵卧孤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陆游)在孤零零的村子里躺卧不起。表现了陆游受主和派的排挤而退居家乡山阴,恢复中原无望时,内心忧愁苦闷的状态。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僵卧”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