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成语而言,这种发展既表现为新成语的零星出现,也表现为旧成语义项的新增。由于成语的源头主要是古典的文献且成语自身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其发展的活跃性要远远弱于其他词汇。
成语义项的发展变化,误解误用导致习非成是是一条重要途径。
部分成语由于内涵清晰,外延明确,即使误解误用,也不可能习非成是,如破镜重圆、凤毛麟角、汗牛充栋、举案齐眉、文不加点、相敬如宾、鼎力相助等等。另外一部分成语的误解与误用没有被抵制,经人重复使用,错误的义项最终堂而皇之地进入工具书,成为今天我们不得不遵守的使用规范。例如:
【大而化之】出自《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本源义为“光大美德并能将其融化贯通”,后来错误引申作“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错误的引申义取代了本源义。
【大放厥词】出自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本源义为“极力铺陈辞藻,展示文才”,后来错误引申作“夸夸其谈,大发议论”。错误的引申义取代了本源义。
【与世长辞】出自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本源义为“远离尘世过隐逸生活”,后来错误引申作“死亡的婉词”,引申义使本源义变得鲜为人知。
【大块文章】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本源义为“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人望文生义,引申作“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本源义淡出。
【分庭抗礼】出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本源义为“宾主相见,分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后人望“抗”生义,比喻作“平起平坐,互相对立”,错误的比喻义被认可,本源义淡出。
【不稂不莠】出自《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本源义为“禾田里没有杂草(稂,指狼尾草;莠,指狗尾草)”,后人基于“既不是稂,又不是莠”设喻,比喻尚未成材或者没有出息,理解有误,喻之不当,但已习非成是,错误的比喻义取代了本源义。
还有一些成语的误解误用义正处于取舍难定的困境之中。例如:
【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本源义为“第一个制作偶像殉葬的人”,后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肇始人”。考究本源,本成语贬义,后世有人误用作褒义或中性,个别工具书审之不精,收入了“比喻某种事情或风气的首倡者”这一义项。
【心广体胖(pán)】出自《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本源义为“心境开阔坦荡,身体安泰舒适”,引申义为“心情舒畅,身体健壮”,一些工具书收入“心广体胖(pàng)”,释为“心情舒畅,身体发胖”,这属于对“心广体胖(pán)”的误解误用。
【首当其冲】出自《汉书·五行志》:“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本源义为“最先面对要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有工具书收入“位置居前”这一误用义项。
一些成语被频繁地误解误用,这些误解误用义项以后很有可能会趋于“合法”。例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本源义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由于不明语源,多用于年轻女子。
【侃侃而谈】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本源义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话”,现多误用于“优雅交流”或“低声私语”。
错误义项“合法化”的过程,误解是源头,误用是经过,习非成是是结局。追本溯源,部分源自“名人效应”。名人对某一成语误解,他的文章或著作中出现这一成语的误用,其他使用者以讹传讹,较多的误用形成既成的事实,这一事实左右了工具书的编纂者,错误义项进入工具书后取得“合法地位”。例如:
【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期文学家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本源义为“门户上有小孔,风就吹了进来”,后来比喻“消息、传言等乘虚而入”。联系本源义,这个比喻义颇为合理。后人望文生义,出现了错误的比喻义——比喻消息、传言等没有根据。梁实秋《造谣学校》:“长舌妇是很普遍的一个类型,专好谈论人家的私事,嫉人有、笑人无,对于有名望有财富有幸福生活的人们,便格外的喜欢蜚短流长,总要‘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找出一点点可以訾议的事情来加以诽谤嘲笑,非如此则不快意,有时候根本是空穴来风,出于捏造。”邹韬奋《抗战以来》附录:“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以目,当非空穴来风。”后起的错误比喻义已经取代了之前的正确比喻义。
看两种解释:①有洞穴的地方,风就能透进来。原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原因或根据;现指传言没有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②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谎言重复千遍也会成为真理”虽是谬论,对于成语,却近乎一条真理。错误义项的“合法化”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也影响到成语的正确使用。
往者不可谏——对于既成的事实,现在已经无可奈何;来者犹可追——尚未“合法”和正在新增的错误义项,应该被抵制和否定。在这方面,工具书的编纂者要慎之又慎,有司的官员学者更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张掖市金安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