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1期 ID: 147620

[ 刘英平 文选 ]   

复杂记叙文写作训练的思考与尝试

◇ 刘英平

  经过七年级的简单记叙文训练,八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围绕一个主旨组织材料,一部分学生能在记叙中安插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有个别学生能富有创意地构思和表达。在此种情况下,应适机提升作文训练目标,即要求学生能写出较为复杂的记叙文。
  较为复杂的记叙文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所写事件数量超过一个或事件情节曲折,场景有主有次或事件有概括有具体之分;二是人物性格不再单一平面,而是较为立体复杂,有矛盾处、疑惑处;三是表达,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把抒情、议论与记叙、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四是能在文中合理安排过渡、铺垫、照应等简单技法,学习烘托、渲染等高级技法,根据需要安排插叙。
  确立这一训练目标,一方面是要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经验积累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也是与阅读教学达成同步。自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教材安排的记叙文就明显具有上述特征。若教师能依照读写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最低层面的学生能依葫芦画瓢地对课文中的相关文段进行模仿,再辅以作文片段训练,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复杂的记叙文的写法是可以完成的目标。
  为方便学生快速有序地达成上述目标,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要精心安排。我采用的是片段练习与大作文相结合的写法。片段练习省时省力,机动灵活,可集中训练,也可穿插在阅读教学之中。评判标准单一,不旁涉其他。如在训练过渡时,可采用材料法,让学生把两个不相干的事件合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主旨。尽管学生只写极少的文字,要想写好却要好好地费一番心思。而教师只针对其在上下文衔接的效果上来评判,总结“词连”、“意连”、“情连”等思维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再结合课文例证让学生体会,用时少、效率高。但以片段练习为主的训练必须配合大作文的整体训练,否则学生布局谋篇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就得不到加强。我在两个片段训练达成后即要安排一次大作文,要求学生能在此篇作文中反映片段训练的成果。
  按此种构想,在八年级上学期我完成了以下几个训练:1. 结构:学生初具复杂记叙文的结构意识,能根据不同材料选择结构;2. 线索:能识别复杂记叙文的主线,把两三件事用一条线索串起来;3. 主题:能巧妙点题,紧扣主题行文,掌握在文章结尾突出主题的方法;4. 描写:根据需要安排描写,描写要具有独特的个性;5. 议论:在文中有意识地运用适当的议论,如何把它与记叙结合起来;6. 抒情:根据文意确定感情基调,判断抒情的必要,学习安排抒情语句;7. 过渡:理解过渡的作用,掌握文段过渡的方法。到八年级下学期,计划完成以下目标:1. 说明事物的特征: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所在,培养分类意识;2. 说明方法的选择:根据说明的内容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说明事物;3. 说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4. 托物言志:训练联想思维和行文控制能力;5. 借景抒情:理解间接抒情的特点,能用有感情的文字描绘景物;6. 悬念设置:学会激发阅读兴趣的手段,掌握设悬念和解悬念的方法。
  当然,初中作文指导绝非朝发夕至之事,在写作训练和指导方面尚有很多空白无人涉及,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一定会让有开拓精神的教师在此有所建树。我的尝试也只在浮浅层面,若能为他人作一点启发和借鉴,也不枉执教几十年,总算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息县三中)

复杂记叙文写作训练的思考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