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094

[ 朱文玉 文选 ]   

吹尽浮沙始见金

◇ 朱文玉

  师:同学们,上周写的一篇文章,你们用心写了吗?
  生(齐):用心写了!
  师:到底是不是用心写了,我先不忙下定论,我先问你们一句,上篇文章是属于写人类记叙文,老师当时明确了什么要求啦?
  (沉默了一会儿)
  生1(袁好雨):老师当时强调说,对我们学生而言,首先是要文从字顺,然后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写人。
  师:袁好雨说得对不对啊?
  生(齐):对!
  师:谢谢你们还记得老师的要求,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呢?这里有我从你们的上篇作文中选取的三则带有共性问题的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某些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下材料一吧,材料一是本班一位同学(匿名)文章中的一个片断,请你们阅读后把感受记下来,等会儿发言。(学生阅读材料一)
  “在我小时候,才刚刚会走路,每天陪伴着我守护着我的人,那便是我曾祖父了。当时他在我家旁开了一家超市,面积不大,但每天来购物的人却来得不少,常常累的我曾祖父直不起腰。我当然也是那里的长客啦!每次去那里少不了拿几个棒棒糖、几包方便面和几瓶汽水。曾有人对我开玩笑地说过:‘伢儿呀!你再拿可要把你曾祖父的店拿空了!’然而我的曾祖父却微微一笑,抱起了我在我的脸上亲了几下说道:‘呵!我的店就是给我的曾孙子开的,他要真把的店吃光了,我开心还来不急呢!’”(《我最亲近的人》)
  生2(杨晨):哎哟,里面有三个别字呢!
  师:什么,这么短的文字里就有三个错别字啊,不可能吧?
  生2(杨晨):是的,一个都不少,“长客”的“长”,“累的我曾祖父直不起腰”的“的”,“来不急”的“急”。
  师:哎,是的呀,杨晨说的这三个字应该怎么写啊?
  生2(杨晨):应该是“常客”、“累得”、“来不及”。(主动上前板书)
  生3(徐嘉敏):第一句读起来好像不怎么顺畅,与下文好像也有点矛盾,曾祖父开超市,哪有空陪伴我守护我呢?
  师:嘉敏同学的话,你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4(徐思雨):刚学走路的孩子,每次去曾祖父店里都能拿走几个棒棒糖、几包方便面和几瓶汽水,恐怕也不可能,反正换到我,我是做不到的。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师:是有道理,应该改一下。
  生5(高健康):老师,这段话里的标点符号使用也有错误。
  师:哪里错啦?
  生5(高健康):文中曾祖父的两句话中的“伢儿呀”和“呵”后面的感叹号都应该改为逗号。
  师:高健康同学很细心,你能告诉我理由是什么吗?
  生5(高健康):我说不出为什么,反正我知道是错了。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吗?
  (同学们欲言又止,没有人举手)
  师:标点符号使用有一个规定,就是一句话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即感叹号、句号或问号,同学们,明白吗?
  (全体同学都点头同意)
  师:刚才同学们在上面片断文字中找出了这么多不妥当的地方,这就告诉我们,评价一篇好文章优劣的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呢?
  生2(杨晨):尽量不写错别字。
  生3(徐嘉敏):语句要通顺,不要前后矛盾。
  生5(高健康):标点符号使用要规范。
  师: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这些都是我们学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再来阅读一下蒋凯弟同学写的一篇习作吧,看看将会有什么发现。(学生默读材料二)
  妈妈,请原谅我
  人长大了,也就忽视父母的需要了。事情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现在想起,心里依然有种酸酸的感觉。那一次,我很内疚。
  家境一般的我一直对自己的家庭条件很不满意。当看到别人家的女孩儿总围在一起讨论新款时,我总是避而远之,心里却幽怨得很,很是不舒服。那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穿着一件深紫色的大衣,站在试衣镜前来回转着,就好像在看“金缕玉衣”,一副很喜欢的样子。这衣服一定很贵吧。可前几天我看上一条新潮牛仔裤要求爸爸为我买,当爸爸看到商标时,分明露出了舍不得的表情。
  “这衣服价格不低吧,我们家本来就不富裕,你还买不需要的衣服,生活一点都不知道节约!”我放下衣服斜视着妈妈说。妈妈涨红了脸欲言又止,在她的眼里有亮晶晶的液体。
  那天晚上我房间的灯泡坏了,爸爸为我换灯泡,让我在一旁拿着电筒照着,“女儿呀,你看到你妈妈刚买的一件大衣了吗?你堂哥过几天就要结婚了,你妈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唉,都怪我,没给你们母女俩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上次和你妈上街,你妈看上了这件大衣,只是很贵就没舍得买,还是我瞒着她,偷偷地给她买回来了。你妈还怨我,说买件便宜的就好。”我惊呆了,我误会妈妈了,我还说出那么多伤害妈妈的话,妈妈一定很难过吧?从来没听过妈妈主动提出为她自己买过什么,有时都是我和爸爸为她做主,为她买下。我怎么会那样对妈妈说话呢,我不是这样的呀。妈妈,真的,对不起,我知道错了。
  从那以后,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知道母爱无私,父爱无言。妈妈,请原谅我。
  师:凯弟,看了你这篇文章,说实话,我真的很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6(蒋凯弟):我不晓得。
  师:你这篇文章最吸引老师的地方就是把发生在家中的平凡的生活小事,写得有声有色,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心理活动也描写得真实可信。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写这篇文章的感受吗?
  生6(蒋凯弟):您要我谈感受,我还真的没有什么话说呢,我只不过是把我的亲身经历写了出来,把我当时的心里想法重复了一下而已呀。
  师:这就是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
  生6(蒋凯弟):真的吗?
  师:当然是真的,文章贵在真实,真实的东西才能感动自己,打动别人!
  生6(蒋凯弟):老师,我这篇文章的不足您能告诉我吗?
  师:我们不谈什么不足,我们还是先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好吗?
  生6(蒋凯弟):好的!
  生7(张晖):凯弟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换到我我可能写不出来。
  师:张晖,你不要谦虚了,你的文章写得也不错。
  (同学们笑了)
  师:现在就请你说说感受吧。
  生7(张晖):我觉得文中“金缕玉衣”用来描写穿在妈妈身上不行,因为“金缕玉衣”好像是死人穿的,噢,对了,是古代帝王或贵族等死后穿的殓服。
  师:张晖说得对吗?
  生(齐):对!
  师:那就必须改了。
  生8(徐梦娜):我觉得文中“惊呆”一词用在这里是不太妥当,有点夸张过度了,就文章来说,作品中的“我”受触动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吧,要改一改。
  师:我同意梦娜的意见,同学们,你们能替凯弟同学想出一个比较贴切的词语来吗?
  生(齐):能!
  师:那就请同学们课后和蒋凯弟同学商讨一下吧!凯弟,老师想请你待会儿把原作重新润色一下,看哪些词语还要改改,哪些地方过渡不太顺畅,能做到吗?
  生6(蒋凯弟):能,谢谢老师!
  师:蒋凯弟的作文告诉我们,在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会斟字酌句,这样,文章写出来才有味道。接下来徐晓的文章又会给我们哪些感悟呢?请看材料三。(学生阅读材料三)
  属相多变的妈妈
  大家都听说过十二生肖吧,每个人都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属相。我的妈妈可不一般,她的属相叫“多变兽”。不信,你就往下瞧。
  我妈妈脾气暴躁是众人皆知的,嘘,别出声,我妈妈正在生气呢,要是这时惹了她,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别看我妈妈个子不高,一米六都不到,平时看上去也挺温柔的,可是一旦生气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记得有一次,一位客人到我家玩,我那不安稳的性格立刻显露出来,趁着那位阿姨和我妈妈边说边笑要坐下的时候,我偷偷把那椅子向旁边移了移。那位阿姨没防备,一下子坐到地上,“啊”的大叫一声。妈妈发现正要逃跑的我,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那目光仿佛是一把利剑,吓得我打了个寒颤。送走客人后,妈妈坐到我身边,板着那“乌云密布”的脸一言不发,我暗暗想:唉,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看来这下一顿打是挨定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一点儿没有骂我,而是严肃地告诉我这样对待客人是不礼貌的。那一刻,是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礼节。
  妈妈的各种属相都是为了我能更好地成长,我爱我那属相多变的妈妈。
  师:徐晓的文章构思比较奇特,尝试了贬词褒用、正话反说的写作手法,很不错,只是老师读过之后,似乎有言犹未尽、美中不足的感觉,不知道同学有什么感觉。
  生9(王楠):读了徐晓的文章,我第一感觉就是第二段的开头与下面内容不怎么吻合,开头说妈妈“脾气暴躁”,而文中内容又没有具体写出妈妈“暴躁”在哪里,我觉得应该改一改。
  生10(季静):我觉得徐晓的文章前后不一致,题目是“属相多变”,开头是“多变兽”,结尾是“各种属相”,而正文部分介绍的却是一种性格,应该再补充一两种性格才更妥当。
  师: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文意贯通是优秀文章必须具备的要素啊!
  师:徐晓,你觉得王楠和季静的看法有没有道理?
  生11(徐晓):她们俩说得对,我写这篇文章时也曾有这种想法,也曾准备再写上一两个表明妈妈性格多变的事例的,只是后来懒得再加了,就凑合着交上去了。
  师:徐晓同学的话可能有很大的代表性,就是不少同学写作时会有偷懒的习惯,把作文当做苦差事,不管写得好坏,只要能凑合着混过去就行了,懒得再花力气修改了,要知道这样的作文自己都不满意,更不要说别人了。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浮沙始见金,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仓促写出来的是“作业”,认真改出来的才是“作品”。只有把每次作文的过程都当做一次创作过程,我们的写作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同学们,你们说是吗?
  生(齐):是!
  师:那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三篇习作的评讲,把你们的上一次作文重新修改一下呢?
  生(齐):能!
  师:那我就等着欣赏你们的佳作啦,好,开始修改吧!
  
  朱文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吹尽浮沙始见金
目录

  • 觉醒 / 亨利.戴维.梭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