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074

[ 陈冬杰 文选 ]   

三点导读

◇ 陈冬杰

  可楼是明代著名作家高攀龙在致仕以后,于其居住的房屋左边所建的小楼。因楼开四方之窗,故而可见周围的湖山、田舍、平原、峰峦,加以登高“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所以将其题名为“可楼”。文章总从“可”字生情:开篇直接点题,格调不俗。至登楼而望,飘然出一“可”字,无限“穆然之思”和“悠然之意”由此生发,虽是记述名楼之故,然而文笔清爽,流畅自然。
  首段因“可”而起,言小楼之景观、情致样样皆可,次段则宕开一笔,翻生波澜,谓无一而可。古人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里最足体现。于是,在“可”与“不可”之间,作家的心理矛盾了。就文势而言,顺理成章的“惑”便遽然而生、迤逦而来。有“惑”便有思考,于是第三段便由“人之大患”启开,审视人间膏粱醉梦,自感自悟,胸臆自然溢出。末段,作者用一“且”字,以提作转,笔法陡然突兀,在收结“可”字上,更进一步,说“有所可”,“有所不可”,而最终申足“可”意,将“可”与“不可”两忘的洒落境界置于人生的志趣当中,与《庄子·秋水》的旨意有相通之处。作者的思量何其旷达,笔墨到处也是异常精妙。在古文章法中,这是典型的“百尺竿头进步法”。文章紧扣“可”字,以“可”字起,以“可”字收,起后有波澜,澜后有沉思,思后有生发。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思理清晰,章法谨然。
  文章以“可楼”名篇,表现出作者淡泊性灵、适中常乐的思想。在文中,高攀龙以深沉的思理态度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针对当时社会上汲汲钻营、谋取私利而永不知足的丑恶现象来抒发个人与众不同、异于流俗的高蹈情怀,表现出他正直无私、淡泊宁静的思想倾向和精神境界。
  
  高攀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江苏无锡人。为人操履笃实,当时学界的儒者都非常推崇他。年轻的时候,高攀龙读书常常有志于程、朱之学,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一起讲学,天下的士大夫都对他称颂有加,没有异词。后来,他因为上书弹奏赵用贤、李世达而被贬谪到揭阳作典史,自此以后闭门三十年不出。后来虽被启用,但是又因为揭发崔呈秀罪状而被诬陷,最后自沉池水而死。他的人生经历导致了他怀有桃源之想,隐逸之思,而这篇文章正是从不良的社会现实出发反映了他借山水之乐以明淡泊之志的意图。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高其左偏为楼()②可以被风之爽()③曩吾少时()④则斯楼其赘矣()
  2.“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附:参考答案
  1.①高:使动用法,使……高;②被:通“披”,引申为享受;③曩:从前;④其:表揣测,大概。
  2.略。(可从作者具有道家思想的一面来理解)

三点导读
目录

  • 觉醒 / 亨利.戴维.梭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