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了一下余秋雨先生,看了为数不多的一些博文,每一篇都是我很熟悉的余先生《文化苦旅》中摘抄的文字,而没有即时发布的感想。我和余先生很熟,断定这不是余先生本人而只是个马甲。因此,从关注到取消,我做了不足一分钟时间的余先生的粉丝。
——任卫新
篮球在时间上的规则特别有趣:8秒钟之内必须过半场,进攻只有24秒,更不用说著名的“三秒区”了。生活比篮球好多了,它多么宽容,真相可以在一百年之后“被揭示”,真话也可以在临死的时候才讲出来,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伟大的人格来自于一种自定的游戏规则,身强力壮的时候说真话,讲真相。
——毕飞宇
昨晚看电视,发现那种演播室请了一大堆所谓嘉宾点评的节目有个特点:很多嘉宾真把自己当根葱了,男嘉宾比女嘉宾能装,衣服有领子的比没领子的能装,头发有造型的比没造型的能装,南方的比北方的能装,其中的翘楚事儿事儿的,劲儿劲儿的,用句春晚小品台词:纯属找抽型。此话只对那些嘉宾,不用在别处。
——孙 睿
日本地震前,去北京一家烧烤店吃饭,店方说牛肉是从日本进口的。同行的朋友说不会是日本的,可能是大连的。一位服务员说:“不是大连,是日本的。”日本核泄露后,再去这家烧烤店,我们进门就问:“是日本牛肉?”还是这位服务员说:“不是日本,是大连的。”我赞扬这位服务员:“你有政治家的素质。”
——余 华
某年在国外买表,我对店员说:我腕骨宽,所以要男表。我年迈,所以要简扼清晰的表盘设计。我嫌换电池麻烦,希望光动能。出差时夜里有时会看表,需夜光。店员拿出一表,满足了我全部要求。价格十分便宜,欣然买下,至今在用,甚喜欢。我始终觉得表的最重要功能是实用,而非彰显。
——毕淑敏
有一天早晨洗漱的时候,发现下巴上沾了一丝纸屑,随手抹了一下,没在意。第二天看见那小纸屑又沾在下巴上了,回忆夜间生活,好生纳闷,怎么会呢?然后用手去摘,摘不掉,原来,是两根胡子变白了。我怅然,我发现岁月,怎么是从下巴开始的呢?
——苏 童
刚接南方某报电话采访,问对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怎么看。我说这是为难学生的题。一是并非所有的学生对这样的话题有思考。它不是高中生能普遍聚焦的话题。二是这题目应当出给饱经沧桑的人。鲁迅的《在酒楼上》就写了历经人生挫败而回到原点的人。一个没有人生阅历的中学生,怎么有此感受?
——何立伟
我喜欢会对某件事物上瘾的人。却又不喜欢太轻易上瘾的人。或许可以说,当一个有克制能力和清醒认知的人,在反复的内心挣扎中,倾情地投身于某件事物的时候,有一种迷人的姿态。迷人之处正在于与内心的顽强对抗。最终的沦陷,证明这件令他上瘾的事物,有着不可言喻的魔魅。
——张悦然
毕飞宇苏童脚前脚后开博,估计雨(宇)丝和铜(童)丝们,这两日多有心动过速的,做过医生的毕淑敏可有忙的了!今天约来我熟悉的一位计时工来家擦玻璃,她干完活,黄昏离开我家时,一脸轻松地跟我讲一个笑话,说有一次她忘了拿自己的随身物品,竟拎着雇主家的一袋垃圾回家!她笑着,我的鼻子却酸起来。
——迟子建
以前在成都,到了母亲节想要给母亲打个电话,有时却是母亲先打过来。这总让我忍不住眼泪。5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但在母亲心中,天天都是孩子的节日,因为她们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孩子,希望他们的人生永远都像过节日一样快乐、精彩。所以朋友们,我们不妨也用行动让母亲每年多过几次母亲节吧。
——麦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