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出示课题:亲情类记叙文的构思与叙写
师:先请大家根据课件要求仿写一个句子,时间2分钟。
投影:一、亲情仿句,练一练:亲情是雨,带走烦躁,留下清凉。
(2分钟后)师:以四人为一组,组内交流,再推举一人在班级发言。
生1: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
生2:亲情是灯,带走黑暗,留下光明。
师:仿得好不好?(好)好就鼓鼓掌,对别人的成功鼓励鼓励。(学生鼓掌)这些仿写好在哪里?
生3:修辞、句式都很贴切。
师:感人心者,莫贵乎情。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多少游子,每当吟诵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就会热泪盈眶、情不能自已。让我们高歌母爱,高歌亲情。刚才的仿句比较简短,也许不能充分表达我们内心的真情。所以我请同学们,以“亲情”为开头,另写一组排比句,自由抒发自己对亲情的讴歌,时间3分钟。
投影另写要求:既然是自由抒发,要用心去写,写出真情;句式上前后分句不求完全一致,但句子越多越好,句子内部越复杂越好。
(3分钟后)师:组内交流后,推举一名学生准备全班发言。(班级交流发言)
生4: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情的船要靠在爱的港湾,亲情的楼要建在爱的基石;亲情的泉要流在爱的大地,亲情的星要亮在爱的苍穹,亲情的花要开在爱的园圃。(鼓掌者更多)
师:怎么样?表达的情感是不是比刚才的更细腻、更强烈?(生点头)我们有没有想过在写作时仿句能派上用场?(部分学生点头)记住,仿句训练不只是用来进行语言运用训练的,还可以用来进行作文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生深思,点头)
师:世间唯有情难画。要想写好真情,首先心中要有真情。真情在哪里?真情就在我们身边——请看三张图片(投影)。这些是校园里常见的景象,我们的爷爷奶奶和父母顶着烈日、冒着冰雪给我们送吃的、穿的,在等待我们下课……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是熟视无睹还是心怀感恩?请同学们用感恩的心,在小组内尽情描述一下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这样的场景。
(学生在小组内尽情表达)
师: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亲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我们要细腻感知;那么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亲情故事又是怎么构思和叙写的呢?
投影:二、亲情故事,说一说。(简要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时间4分钟)
生5:我们小组觉得:《荷花淀》写夫妻情,写得情深意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水生夫妇的月下对话,亦庄亦谐,情深意长。
生6:我们小组觉得:朱自清《背影》父亲买桔子的片段,写亲情,给人刻骨铭心的感觉。有特定的背景,有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有自己的心理感受,有许多传神的细节。
师:是的。《荷花淀》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描写,个性鲜明。而经典作品《背影》写发生在父子间的一个亲情故事,更值得称道,更主要的是作者把这个真情具体地表现了出来。怎么表现的?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有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写衣貌;有特写镜头,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展现,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及细节,艺术地表现了父子间的那种骨肉至情,从而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世间难画是真情,因为情感是个抽象的东西,不容易表达,所以千百年来,人们表达真情,描写亲情,都要借助一些表现手段,比如抒情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而要写好亲情类记叙文,我们必须学会选取典型情节、描绘特定环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等。
师:同学们讲的亲情故事,都是作家的经典作品。如果像高考那样要求短时间内写成800多字的文章,怎么写亲情故事?我给同学们准备了5篇文章,看看它们是如何写亲情的,写得好不好?时间3分钟。(学生看讲义)
投影:三、亲情佳作,评一评。1.《青春从40岁开始》2.《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3.《不肯死去的心》4.《人与路》5.《好奇心》,要求任选一篇,从立意构思、记叙描写等方面展开。
(3分钟后)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参加班级交流。时间3分钟。
生7:我们点评的是第一篇《青春从40岁开始》。作品开头以“突然发现妈妈变了”为纲,总领下文,写了妈妈的变化:妈妈种花、妈妈要“我”讲卫生、妈妈讲究营养、妈妈健身、妈妈爱学习了、妈妈会唱最时髦的流行歌曲了,最后以妈妈“开始在为自己打算,让自己充实”结束。虽然是写家事琐事,平实人生,但是却写得情趣盎然,意味无穷。
师:对这位同学的评价认同的话,用掌声表示一下。(有学生鼓掌)很好,我再问一下,知道文章最后两句(“看来,本该是更年前期的妈妈,又悄悄回到了青年时代,能和我一起感受青春,再度花样年华了……”)有什么作用吗?
生8:紧扣题目,照应开头。
师:哦。能说说其深意吗?(生1摇头)好,其他组呢?
生9:(自告奋勇)我来点评一下第三篇《不肯死去的心》。作品特别特别感人。(学生们笑)文章选材很有个性,写的是个得了老年痴呆症以后的外婆种种可怜可笑的情状:不认识一起生活了50多年的老伴、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把自己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看作是群野孩子,然而认识自己的女儿“欣欣”。粗看,文章写的是一位不幸的年老的病人,然而你就在老人的举止中真切感受到了外婆的那份爱,读来催人泪下。尤其是外婆给妈妈私下偷藏饭菜的片段描写,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10:作品虽然写的是个特殊的病人,却具有普遍的意义。它很真实、真切;而且,这个作品的结尾也很好,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师:由于时间关系,亲情作品的点评,就到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几篇作文都是高考满分作文,其余的作品,同学们可在课后进行分析品评。
师:这里的5篇文章,《人与路》《好奇心》分别是江苏省2006年、2008年的高考试题,题型是命题作文;其他的3篇是2005年的江苏高考试题,题型是话题作文。请大家看看它们是怎么样做到把考试题目以亲情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投影:我们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个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生看后,露出惊异之色)
师:很震撼吧?“凤头、猪肚、豹尾”这话题,竟然可以演绎出如此感人的亲情故事,佩服吧?那一年,江苏公布的优秀作文有12篇,其中写成记叙文的有7篇。
投影:《青春从40岁开始》《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不肯死去的心》《厚重的心》《生命的绝唱》《夸父追日》《豹子飞奔!》。前四篇,都是亲情故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讲义的前三篇文章,思考:这些亲情故事与考题之间是怎么勾连起来的,它们是怎么扣题的?
生11:现在再来看这些文章,觉得它们扣题的方式,是在开头、结尾,通过议论等方式,巧妙地与话题勾连起来,值得学习。
师:对。编写亲情故事,要紧扣题意,不能忘了考题要求天马行空。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一开头告诉大家了,高考中90%的人写议论文,你再写议论文就不容易脱颖而出,而阅卷老师在看了很多的议论文后突然看到一篇有特色的记叙文,是否会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感人至深的亲情类记叙文呢?(学生若有所思)
师:(因势利导)下面我请同学们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一下写好亲情类记叙文的一般要求,时间3分钟。
(3分钟后,学生班级交流)
生12:首先要有写记叙文的意识,看看能否把最佳立意化为一个真切、感人的亲情故事。
生13:要有机智精巧的构思。故事要编得像编得好编得感人。
生14:要写好情节或者画面。
生15:要把人物写好。《不肯死去的心》里面的外婆,形象鲜明。
生16:要有细腻的细节描写。《不肯死去的心》对外婆的描写十分细腻:语言、动作、神态、细节,都是个性化的,痴呆症外婆式的。
师:同学们的总结,比较全面。再想想还有没有?(学生摇头)再请大家思考:如何在800多字的文章中讲清一个扣人心弦、给人心灵震撼的亲情故事呢?
生17:老师讲过的,高考优作显示出来的,最常用的方法是:(1)片断组合法。写两到三个各具情态的片段——生活片断、情节片断,或场景描写片断;(2)虚实相映法。通过烘托渲染来突出主体;(3)对比反衬法。如《不肯死去的心》;(4)尺水兴波法。通过设置悬念巧合、通过制造误会、通过先抑后扬等手段,使文章形成波澜。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写作亲情类记叙文使高考作文出彩的问题。刚才我们又概括了写好亲情类记叙文的一些基本要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努力践行。
杨妙新,江苏省海门中学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多家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与人合作出版论著多部,每年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习作二三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