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953

[ 范稳 文选 ]   

丽水妖娆

◇ 范稳

  大凡到过丽江古城的人,都会为那状如人体血管、穿越古城街道房舍的大小河流沟渠而感慨:如今在哪儿还可以找到这样清丽自然、纯洁鲜活的城中之河啊?
  古城之河不是一条,而是无数。如果不是有心,很难说得清丽江古城里究竟有多少条河、多少沟。这些遍布城区的大小主干支流,像大地上道法自然的脉络,滋润着一座高原小城的生命,让它赢得“高原姑苏”的美誉。但是丽江古城之水,又与江南水乡风情迥异。
  纳西人是最知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在他们古老的东巴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兄弟,这个兄弟的名字叫做“署”。相传开天辟地时期,神灵把土地、牛羊分给了人类,把雪山、森林、河流、野物分给了“署”。开初兄弟间还能相依相惜,后来人类繁衍,欲望增大,便开始无休止地向“署”索取资源,砍他的树,污染他的河流,猎杀他的动物。“署”忍无可忍,向人类报复,冰雹雪灾来了,洪水天旱来了,瘟疫疾病也来了。人类这才认识到,自然是不可欺的,兄弟间是要和睦相处的。于是,纳西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不仅把自然当亲兄弟看,还视“署”为神。他们敬畏自然,叩拜大地,比我们现代的环境意识,早了近千年;他们善待自己的兄弟,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一片纤尘不染、宁静优雅的土地。
  古城因水而时时生动,由水而贴近自然。最初丽江古城只有一条由北而南的河,名为玉河,发源于现今的黑龙潭公园,黑龙潭里的水又是从附近的象山脚下涌出来的。这股清澈勃发的泉水有人说来自玉龙雪山,有的说来自象山背后九子海地区的崇山峻岭,那里层峦叠嶂,森林茂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此水是“署”神对纳西人的眷顾。
  在丽江还没有成为一座城市的时候,玉河水经常泛滥成灾,古城一带或为阡陌农舍,或为泽国汪洋。后来人们在玉河上游筑了一道拦河坝,将水分流,靠近狮子山开沟筑渠为西河,玉河旧道为中河,古城以东坝子地区良田万顷,引水为东河。是以古城之水,一分为三,三分为九,九再分之,无以计数。人们择岸筑屋,毗邻而居;放倒树木,是为桥,开沟引渠,方便活人。纳西人善用水,无论是开地建房,还是生活之需,水从自然来,复归自然去。亮花花的水从家家灶门前经过,人们援瓢一舀即入锅,那才叫真正的“自来水”。纳西人也爱惜水,小孩若在水边撒尿,大人会说,水鬼会拿掉你的小鸡鸡。有处叫“三眼井”的地方,一字排开三口水潭,最上端井饮用,中间井洗碗洗菜,下首井洗衣洗农具,人们从不混淆。最神奇的是引水洗城。过去丽江是汉藏间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来来往往的商旅,奔走于汉地和藏区之间,他们在丽江打尖歇息、交换商情、骡马互市。一个集市下来,古城必然牛屎马粪,污秽不堪。人们利用西河、中河高于城市平面的地势,将西河、中河之水暂时拦住,待水满溢河,顺着古城密如蛛网的大街小巷,荡涤而入东河。古城的街道都用本地五花石铺就,像这座城市坚硬的皮肤。水流三尺清,水过地洁净。石板路经水一洗,光洁湿润,纹路毕现,古朴沧桑,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平添了许多遐思幽情。
  水流寻常百姓家,财分南来北往客。这水流的就是财富啊!我经常站在丽江的水边,面对摩肩接踵的游客感叹。城市因水而活,在西方有威尼斯,在云南有丽江。上善若水,一座城市的布局倘如此,那真是上中之上。千年古城,百年老屋,鳞次栉比,依山就水,像一部尚未完全打开的古书。平和、朴实、谦卑、深沉。在古城里你看不到高楼巍峨,深宅大院,也看不到“井”字型的街道,十字形的路口。它似乎没有布局,缺乏规划,更没有标志性的建筑。但它道法自然,水到哪里,房子就建在哪里。古城的建筑就像水一样自由,像水一样沉静,像一个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从善如流,是说一个人顺应时势,用来形容丽江古城,也再合适不过。
  现今,在高楼的钢筋水泥森林里憋慌了的人们,来到丽江古城,白墙青瓦,小巷幽深,让人立即就会有对某种逝去了的岁月久违了的感觉;建筑专家、学界泰斗来了,毫不吝啬地赋之以“唐宋遗风”“明清韵味”的美誉。本地的学者说,我们丽江把中原汉地遗失了的文明都传承下来了,从纳西古乐(过去的洞经音乐),儒释道文化,到房屋建筑,一守就是数百年。信然。
  记得有一次去丽江,正碰上城建部门在清理河道,古城的水被引走了,这座水乡城市忽然就像一个一夜之间就衰老了的妇人,干瘪僵化,暮气沉沉,了无生气,那真像一场梦魇。后来丽江的朋友请去K歌,我点了首《把根留住》,唱着唱着,就唱成“留住我们的水”了。
   (选自《范稳的博客》)
  

丽水妖娆
目录

  • 冬日 / 布鲁诺.舒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