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养尊处优,双手细腻、光滑;有的人长期劳作,双手变得干燥、粗糙。我父亲的手不仅粗糙,而且伤痕累累。可是父亲的手又是那样的温暖,匆匆一握,那慈爱的温度至今还包裹着我的小手,深入骨髓。
父亲是个爱干净的人,记忆中他总是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他那双手也很暖和,我总爱握着它或者被它握着,父亲温暖的手软软的,像棉花。渐渐长大,与父亲握手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父亲几乎从不再握我的手,只看到他常年与各式各样的锯和刀打着交道,在刀和锯上面挥汗如雨。父亲是一个木匠。
上周,父亲给我带回几本书,我欣喜地接过来,发现有一本封面竟然是一只大手拉着一只小手。我想:父亲已经好久没有这样拉过我的手了。想想他那柔软的手,我心里一阵温暖。
晚上吃饭时,我注意到父亲的头发中有几根调皮的白发在玩捉迷藏,爸爸老了。已经吃完饭的父亲正一声不响地静静看着妈妈和我吃饭,他靠在椅背上,侧着头,两手手指相扣放在餐桌上,灯光在它四周映出一圈柔和的光晕,连桌上的阴影也显得温暖起来。
我突然不自觉地把手轻轻地伸过去,一下子覆在父亲的手上。父亲先是一愣,然后问道:“怎么啦?”我慌乱地回答:“没什么。”父亲手一翻,握住了我的手。啊,他的手早已没有了以前的光滑,而是粗糙,扎人;尤其是右手小拇指断裂的地方,有一种痛在粗砺地包裹中传给了我的手,那是电锯造成的伤害。我感到父亲传递来的温暖里竟有一丝刺痛,我眼前的东西模糊了,有一滴热热的东西从我眼中落了下来,我喊了声:“爸爸!”
原来世上一些美好的东西即使在外形上有所变化,但那美好的本质却是永远不会变化的。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眼下的幸福,珍惜这粗糙的温暖!
学校:江苏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初级中学;导师:张家岭
点评:文题颇新,“温暖”前冠以“粗糙的”三字形容,极具质感。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作者将对父亲的手掌前后不同的感觉进行对比,书写父亲对家庭的辛勤付出,进而表达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作者能够抓住父亲的手这一细处展开行文,并将文章写得真挚动人,实属难得。文末“美好的本质却是永远不会变化的”,深化了主题。(残空)